故事获奖作品三等奖

 10.愿做网络不良言论的“终结者”

 作者/徐斌 推荐/江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刚开始上网,我也是和大多数网友一样,四处瞎逛,后来在不少网站发现了“论坛”这样一个东西,许多网民会在后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文章,这一新鲜发现,立刻大大的激起了我也参与其中的兴趣。于是注册、登陆,忐忑的发出了我的一个帖子,一个心情愉快的表情图像。没想到这都会有人参与,两天后,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头像帖,都有几十个人点击,还有人回复,这立刻让我兴趣大增。后来我也开始慢慢和其他网友一样,讨论工作、社会现象、汽车、摄影等各类兴趣爱好。慢慢也成了一名资深网民。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渐渐的发现,许多论坛还有新闻后面的评论中,一些发泄个人情绪的帖子慢慢多了起来,再后来一些毫无道理的谩骂贴,甚至是人身攻击、谣言贴、诈骗贴也出现了,由于工作原因,我立刻感觉到了不对劲,这种现象不正常,于是我尝试着回复、澄清,说出我的看法,可往往招致许多网民的针对性谩骂,气的我总是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复。

我平常总是得到朋友和同事的赞美之词,说我能说会道,可面对这样的针对性攻击还是头一次,根本毫无还手之力,刚开始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和这些网民展开对骂,可效果往往不佳,不仅没有得到更多的网民支持“点赞”反而自己也越来也越“不开森”。倔强的我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为了不耽误工作,只能抓紧一切时间泡在网上,甚至连吃饭的时候低头看手机,家人嘲笑我是“低头党”,甚至勒令我吃饭时不能看手机,晚上躺在床上也是抱着手机看,都不知道多少次太疲惫,想睡觉,被手机掉下来砸中鼻梁……

慢慢的,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对于鼓动或者诈骗的贴子,我会用讥笑的形式来回复,例如“这么老套的剧情,我就不信有人会上当!能不能有点创意?”这样的回复,往往会吸引很多网民赞同,提高传阅量,让更多的网民提高安全防范意思,避免上当。对于那些人身攻击、甚至是谩骂的帖子,我往往用质问的形式去回复例如“你在网上素质这么低,你女朋友造吗?”对于一些明显违法的帖子,我往往会用准确的法律条款来进行回应,这样才显得更有说服力。对于一些谣言呢,我会查证后指出谣言的出处,往往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对于一些攻击党和国家的反动言论,我则会先列举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强烈对比,以及取得的震惊世界的巨大成就,同时指出反动言论的真实面目和险恶用心,鼓动大家的爱国之情,这样的帖子往往会得到大量网友的强烈支持,让反动言论犹如过街老鼠。

可是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帖子了,什么方法、经验全都不管用了。例如“邱少云不可能被火烧还趴着不动”;“医保的真相”等等,还有最近的“社保是庞氏骗局”等帖子,看上去图文并茂,数据详实,有理有据。没办法,还是学。于是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学习中。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国家政策知识。自己先学精学透,用详实的史料、严谨的科学论证、准确的政策解读、严密的逻辑分析来一一回应。例如社保个人账户是可以被继承的,不存在“吃不完归国家”的现象。通过对党和国家政策理论的深入学习,现在我能够轻松的对一些“伪理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逻辑错误,得到大量网民的认同,经常有一些帖子的大量网民的回复和“点赞”每天都会有帖子被过千的网友“顶”。在一些论坛和门户网站,我的“级别”越来越高。巨大的成就感和胜利感让我越来越喜欢学习。

随着不断地学习,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能够轻松驾驭日常的工作之外,在平常和外单位同事和朋友的聊天中,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回想当初,若不是在网上被骂的哑口无言,我就不知道自己是多么浅薄。但我知道,要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做到“千人顶”还只是开始,我的最终目的要做到“顶千人”,也就是一个好的网络舆情员能顶一千个不良言论的制造者,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络不良言论的“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