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互联网国际舆论场发展趋势

(一)资本:全球传媒资本争夺与洗牌

2015年7月,英国培生集团公司以12.9亿美元价格将英国《金融时报》出售给日本媒体《日本经济新闻》。此外,英国培生集团控股的《经济学人》杂志也传出被收购的消息。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南华早报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14日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将出资20.6亿港元收购其媒体资产,包括该公司旗舰产品《南华早报》。在新的国际舆论形势下,我国资本在国内,乃至国际传媒产业和互联网信息产业的作用,不仅左右着我国整个传媒行业的发展,也成为影响互联网上国际舆论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技术:新媒体国际影响更为直接

2015年1月初,美联社通过自动化系统发布了题为《苹果第一季度营销超华尔街预测》的报道;2015年7月,腾讯依靠机器人系统撰写了标题为《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的报道。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家新闻机构以及互联网公司都表示正在试行机器人写作。新技术在信息供给侧将逐渐释放影响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内容完成后的传播与再创作过程。此外,无人机拍摄、全景记录、智能穿戴等等高新科技,都对内容的制作产生巨大影响。同理,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的内容由谁来制造、如何制造,成为基础层面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产业:国际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快

诞生于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已经通过漫画、动画、游戏、视频弹幕乃至日常网络沟通的表情符号等多个方面,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对中国互联网环境中的年轻一代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是全球化过程中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结果之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否在海外发扬光大,能否形成有价值与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场便是试金石。

(四)受众:国际受众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互联网国际舆论互动的大众参与者不仅具备我国网友热情的互动风格、也包含了传统的国际新闻受众的保守特征,其独立性、互动性以及广泛性都会愈发显著。网民对新闻的好恶愈发明显,而且在信息获取渠道逐渐丰富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在国际舆论场的议程设置能力将受到挑战。此外,微信、微博、乃至我国媒体的海外发展,也促使更多海外华人、留学生以及国际人士,参与到互联网国际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中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