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24小时在线的“学习”平台“学习小组”
作者:张远晴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成为党内的重要任务。我们意识到,有必要借助新的传播平台和方式,为全国的领导干部以及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党中央政策的海内外受众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
2014年2月27日,学习小组试运营上线。
目前,学习小组微信公号拥有超过100万的组员(粉丝),其中三分之一为公务人员,包括大量厅、处、科级干部以及一定数量的部级干部,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美英法德日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小组的微博账号,粉丝量已超过150万。
我们核心团队一共7个人,是单位重大时政报道的主力军,对重大选题的选取、把握、操作,积攒了相对丰富的经验。我们团队大量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每天紧盯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的海内外新闻报道。就著作而言,不仅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十八大以来的作品,还包括《摆脱贫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等十八大以前习近平同志著作。
就报道而言,不仅包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的历次活动,在国内外多种场合下发表的重要讲话,接受的媒体采访,还包括十八大以前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日报、福建日报等媒体对习近平同志的报道,以及习近平同志在媒体刊登的文章,如《正定翻身记》《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等等。现在,市面上一旦出现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的图书,我们团队会第一时间购买,研读并抽取其中精华向受众传播。
相比一般的公号,我们更强调每位粉丝都是组员。我们的口号是“这些年,与习近平一起进步,共同担当”,强调每一个组员都对国家发展、对中国梦的实现负有责任。这就不仅需要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及其治国理政思想,更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国家复兴路上,获得人生出彩机会。
媒体本质上是个服务业,读者需要什么媒体就要提供什么。对学习小组的组员来说,最需要及时迅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首先,高效解读是第一位要求。我们的大脑基本上24小时在线,一旦有相关话题,随时可以启动“思考程序”。我们刊发的很多作品,是在晚上7点半看完央视新闻联播之后写的,这样,晚10点半前,组员就能收到对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活动的第一手解读。最有代表性的是《习近平新年贺词释放5大信号》。2014年12月31日晚7点,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新闻联播等向全国人民发表新年贺词,晚9点55分发出“解读”,很快一个半小时内阅读量超过10万,次日阅读量超130万。次日,新华社发了北京1月1日电,全文转载。数百家网站转载,数千家微信公号转载。
其次,要抓新闻敏感点。如11月8日是记者节,2015年的这天,我们连夜刊登一篇《习近平心中的好记者标准》一文,引爆舆论场。我们发现,虽然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没有谈有关记者节的话题,但他对记者、对新闻行业并不陌生,有多次较为充分和专业的论述。我们整理了他心目中好记者的十个标准,这样就成了独家稿件。
同时,我们也尝试做一些系列策划,比如首创“跟习大大去出访”,精心组织“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习总十三问”“十三五关键词”“春暖花开随手拍”等活动,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