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寻找在云端的时间——空中上网初体验
新华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钱春弦、贾远琨)7月23日8时35分,东航MU5101从上海虹桥飞往北京的航班进入平飞状态。空中网络接通了,记者体验了空中网上冲浪。第一次打开网页时,有稍许延迟。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因为从飞机连接到卫星、从卫星连接到地面基站、再从基站将信号反馈到用户,需要经过10万公里的距离,因此会有短暂延迟。再次打开网页,就相对顺畅多了。
记者首先打开微信,在朋友圈里输入“我在万米高空向大家问好”,群里好友马上跟着点赞。一位好友说:“太厉害了,推而广之吧,以后在飞机上也可以上网了。”微信聊天的速度和在办公室、家里上网差不多。记者又打开微博,信息也可以及时更新。
在网上浏览网页,信息互动都可以畅通无阻。但要淘宝购物,速度比较慢。记者体验的航班上,有70多人同时上网,大家同时打开视频就容易“卡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机上能够满足40-50人同时观看视频的需求。
据介绍,空中上网并不是“全天候”,只有飞机爬升到3000米的高空才可以。同时,如果飞机中途遇到颠簸,互联网信号会自动关闭,这是出于保障飞机飞行安全而设置的。
飞机刚刚进入平稳飞行,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独自乘机的6岁女孩茅轩玮就打开了Ipad,开始和妈妈视频聊天。茅轩玮向妈妈展示了空姐送她的公仔,并开心地和妈妈讨论抵京后的游览路线。陪护的空乘人员悄声对记者说:“空中上网美梦成真,最高兴的就是无陪伴儿童和父母们。”
是啊,在移动互联时代,空中上网使人们找回了“生活中那失联的几小时”,对父母亲人都是如此。空中上网,解除的是移动互联时代最后的“网络孤岛”,这对商务人士同样有用。可以设想一下,在长程航班上的投资人,交易日里与瞬息万变的股市“隔离”,情何以堪?几个小时的航班,在空中下单也许就能成功逃顶。这也充分说明,空中上网对常飞一族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