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论坛上公开发布《全球发展倡议数字普惠行动倡议》(下文简称《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发挥数字技术的建设性作用,采取有效行动推动全球数字合作走深走实,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充分认识这个行动倡议的主要特征,对于各方深化合作、协力推进倡议落地生效,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些特征包括:
一是针对性。《倡议》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就是要针对当前全球数字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比如,全球技术红利分配不均,南北数字鸿沟不断扩大,数字发展赤字日益凸显,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全球的社会公平与包容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携手一起解决。
二是行动性。全球数字发展的美好蓝图和愿景,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举措来落实。浙江人“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就是行动派的精神指引。正是靠着“四千精神”,浙江的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浙江的数字经济屹立潮头,浙江的人工智能“六小龙”不断涌现。在浙江乌镇发布《倡议》,就是希望用“四千精神”引领《倡议》落地施行、干在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普惠性。互联网时代,数字新基建已经和水、电、气一样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中国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离不开电信普遍服务,离不开村村通网络,这些做法值得国际社会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借鉴参考。只有建设好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经济实惠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才能加快提升网络覆盖率和数字化水平,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能够用得上网、用得起网。
四是人民性。数字技术的发展必须造福人民。只有植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推广才能获得丰沛的沃土滋养。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和实践经验。积极开展面向劳动者、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的普惠性数字技能培训,支持开发多语言、无障碍的数字学习资源,提升人工智能教育和数字技能培训的可用性、可及性,对于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接触网络、会用网络、利用网络改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国际性。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促进数字普惠需要政产学研等各方主体共同合作,开展交流对话,分享最佳实践,设立全球数字公益项目,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智能鸿沟,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成果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全人类。(作者:徐运红,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