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大模型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特别是DeepSeek的出现,极大降低了大模型部署的技术门槛,进一步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政务大模型的应用场景、规范部署模式、运行管理要求和保障措施,为人工智能时代我国电子政务创新发展明确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一、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政务领域部署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要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为牵引,带动全社会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规范有序应用,深化人工智能时代治理创新和产业创新,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引》的出台,为各级政务部门应用大模型技术提供指南,是规范引导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的关键举措。
二是满足人工智能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普及,社会公众和企业对政务服务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政务工作模式在响应速度、服务精准度和覆盖广度上面临挑战。政务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内容生成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提供24小时在线的智能咨询导办、精准政策解读、个性化服务推送,显著提升信息获取便捷性和办事效率。部署应用政务大模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政务大模型的应用,将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和辅助决策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赋能政府履职能力提升。在政务服务方面,能实现智能问答、辅助办理、政策服务直达快享,优化服务体验;在社会治理方面,可支撑智能监测巡检、辅助执法监督、市场风险预测,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在机关办公方面,可辅助文书起草、资料检索、智能分办,大幅提升行政效率和准确性;在辅助决策方面,能助力灾害预警、应急处置、政策评估、智能辅助审批,提高决策科学性。通过深度挖掘政务数据价值,实现智能化分析研判,政务大模型将为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高效治理提供强大支撑,是推动治理模式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引擎。
二、厘清政务大模型规范化部署应用思路
不同于传统电子政务建设,政务大模型技术复杂且要求持续迭代优化,功能往往又具有较强的复用性。因此,在其适用场景、建设模式、管理要求等方面必然面临着与以往电子政务建设不尽相同的要求。《指引》系统规划了政务大模型部署应用的路径和方法,构建了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新型电子政务系统部署应用体系,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从应用场景上看,《指引》明确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辅助决策4大类13项政务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以人为本、规范应用”的原则,引导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政务工作实际需求,优先在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支撑决策等关键领域发力,确保应用实效。
从规范部署上看,《指引》强调合理选择实施路径、统筹集约部署、资源统管复用、夯实数据基础,充分考虑了不同行政层级、业务领域和安全要求的差异性,避免了“一刀切”。核心在于强调“统筹集约”,避免分散投入和资源浪费。例如,省级层面可统筹算力资源和基础模型部署;专业性强、需要领域知识的场景,可由专业部门“一地建设、多地多部门复用”;对于数据和模型可公开的场景,可探索直接调用互联网资源。
从运行管理上看,《指引》着重强调了应用管理、迭代优化、安全管理、保密要求等关键环节。针对政务领域对权威性、精准性的高要求与大模型“幻觉”的矛盾,明确“辅助型”定位,要求建立审核机制,强化内容安全把关和人工审核兜底。针对技术迭代快的特点,要求建立常态化更新机制,持续跟踪评价使用情况,及时更新基础模型和知识库,响应用户反馈。同时,从组织实施的角度鼓励加强政企协作,引入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竞争机制,降低部署和迭代成本。
三、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子政务新范式
政务大模型的部署与应用不仅为政务工作提供了新的工具与手段,其在未来政务工作中的深度应用与嵌入也必将改变传统工作流程与体系,驱动治理范式创新与变革。落实《指引》要求,对于推动电子政务迈入智能化新阶段、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从历史演进看,政务大模型是传统电子政务发展的迭代升级。政务大模型是在以往电子政务发展成果和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一革命性技术,对政务工作的流程、模式、体验进行智能化升级和重塑。《指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引导政务大模型规范应用,实现“以应用促发展”,继承了“以人民为中心”、“数据驱动”、“集约共享”等核心理念。同时注重安全规范,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稳妥、有序推进,避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特别是明确现阶段的应用边界和“辅助型”定位,鼓励试点示范,逐步优化发展路径。在与传统电子政务工作做好衔接的基础上,明确了政务大模型部署应用的原则、导向与要求,为人工智能时代治理手段的创新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从未来形态看,政务大模型将有助于推动电子政务形成治理新范式。随着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入应用和持续迭代,电子政务将从数字化的“工具赋能”阶段,迈向智能化的“能力重塑”阶段。它有望深刻改变政府内部运行机制和对外服务模式,推动形成更加智能、高效、协同的政府履职新形态。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积极拥抱新技术,提升数字素养,也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制度规则,创新治理模式,为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此外,在广泛应用智能技术的同时,还要持续弥合数字鸿沟,避免出现“数字形式主义”。随着《指引》的出台,政务大模型必将促进电子政务创新发展和治理范式优化升级,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孟庆国,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