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届初冬,节入葭月,寒柯瘦且劲,儒风盛而传。
11月30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济宁曲阜启动。活动围绕“儒风新韵”“礼乐山东”的主题,展现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如何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生活深度交融,讲述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故事。
传承文明的氛围遍布华夏,文化自信的情怀激荡人心。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以文载道 坚守文明根脉
活动现场,学者们讲述的为儒学经典注释解读、坚持保护修复古籍的故事,深深感染着现场观众。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专注于为孔子、为儒学“正本清源”。“孔子不是文弱的书生,他擅长射箭、驾车,身高超过一米九,是真正意义上的‘山东大汉’。孔子还是个孝顺父母的好男人,亦被视作古代游学第一人。他曾言‘父母在,不远游’,有人认为这是自相矛盾。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孔子的时代通信十分不便,出远门要说明去向,别让父母担惊受怕。倘若孔子知道当代社会有了手机和高铁,肯定会劝大家多出去走走,别‘宅’在家里。”杨朝明介绍道,“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仁学,也是一撇一捺的‘人’学。他的学说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把它传承好。”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在启动仪式现场讲解。主办方供图
在古籍保护传承领域,同样有位执着的领航者。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杜泽逊,将心血倾洒于《永乐大典》的整理修缮。“《永乐大典》现存800多卷、400多册,只占全书的4%。”杜泽逊感叹道,“假如《永乐大典》两万多卷全部保存到现在,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面貌可以看得更全面,更深入。”对他而言,综合整理《永乐大典》的存世部分,就是让古老典籍重焕生机。“医生救的是人的命,我们救的是书的命。要通过整理出版、扩大流传,延续古书的生命。”
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文史哲》主编杜泽逊在启动仪式现场讲解。主办方供图
以笔为锄,以心为壤,于经典误读处开垦,在古籍残卷间耕耘。一场永不落幕的文化之旅,足以引领我们探寻深邃而广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略其蕴含的斯文在兹、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薪火相传 诠释儒风新韵
时间的长河中、事业的征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不断诉说着新时代“仁义礼智信”的故事,让中华文脉齐鲁风韵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好人”、沂蒙新红嫂于爱梅传承仁爱精神,为新时代公益事业注入儒风力量;曲阜市钱家村巾帼胡同长艾新新秉持“和为贵”理念,促邻里和睦与乡风和谐;“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副总设计师赵建亭融合“格物致知”精神,在科技前沿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好人”栾留伟勇救落水儿童,彰显儒风大义;“山东好人”、烟台市无声洗车场经理柳兴涛坚守诚信精神,于无声世界遵守信约……他们于不同领域,将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让古老的儒风不再是典籍中的晦涩文字,而是化作鲜活的力量,激励着更多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坚守“仁义礼智信”,秉持“温良恭俭让”。
于爱梅在启动仪式现场讲述《一枚红嫂针》的故事。主办方供图
儒风新韵,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不仅是因为新时代文明精神的延续,还得益于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启动仪式现场,“礼乐山东”环节展现了近年来山东文化“两创”的卓越成果。“手造山东直播间”吸粉无数,主播详细的讲解让观众深入了解每件手造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及精湛技艺;一些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展览借助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得以在网络空间中“复活”,使观众足不出户便可“云游”山东的历史古迹,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让山东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启动仪式现场,“手造山东直播间”节目展示曹县汉服。主办方供图
兼收并蓄 谱写美美与共精彩华章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如今,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早已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借助AI技术,启动仪式现场实现了孔子与苏格拉底数字人对话——“孔夫子,我很好奇,你的治世理念,还管用吗?”“当然,我们的文明具有连续性。我讲的‘仁’和你说的‘善’,有很多相似之处。”“说得好,仁义,正义,是全人类共同的守望。”短短几句话,展现了东西方思想的“和而不同”。
AI视频《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主办方供图
《文史哲》国际版执行主编孟巍隆(美国)在活动现场讲述了他的“中国梦”:“从‘弱冠’到‘不惑’,我一直热爱着中国文化。今年是《文史哲》国际版创刊整10年,刊物得到了很多西方学者的重视,借助这份杂志,中国学者可以在国际上发出更多声音,西方学者能够加深对汉学的理解,更好地读懂中国。”
《文史哲》国际版执行主编孟巍隆(美国)。主办方供图
“最中国”的故事,要有“最世界”的表达。在活动“礼乐山东”的“明礼生活”环节,济宁曲阜市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和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孩子们一起体验数字展陈、品地道孔府菜,并发出邀约——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都来山东济宁,当一天孔子的学生!
活动现场,济宁曲阜市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向世界发出邀约。主办方供图
从至圣先贤对话讲述东西方文化的“和而不同”,到西方学者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与翻译,再到AI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儒家文化搭载多元平台,实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与传承,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影响力与强大生命力。
未来,在全球文化交融的浪潮里,就让古老智慧与现代创意相互交织,让传统美德与新兴风尚彼此辉映,以包容之态接纳多元文化的滋养,用开放之心传递华夏文明的魅力,共同谱写美美与共的精彩华章!(中国网信网 米江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