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委网信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有关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抓机制、抓阵地、抓载体,创新打造“法润锡网”工作法,构筑全时全域网络普法新格局,让广大网民在寓教于乐、耳濡目染、互动参与中受到教育,网络法治意识、网络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网民主体,创新网络普法新模式。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以制度化、规范化形式统筹推进网络普法工作,构建以党委政府部门主导,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主流媒体等多方合作参与的宣传活动组织模式,坚持以网民为主体,加强互动参与,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和广大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增强网络普法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打造普法阵地,扩大网络普法影响力。结合网信工作实际精心制定年度普法工作方案,创新普法方式,打造特色活动,巩固普法阵地,增强普法合力。打造网络普法主题餐厅、主题书店等普法宣传阵地8个,建设沉浸式网络普法载体。在惠山区洛社镇张镇桥村打造“普法e线”桃娃主题普法阵地,建设网络普法特色楼道、网络普法读书角等20余处,打造网络普法线下延伸阵地,增加网络普法覆盖面。
(三)聚焦校园普法,提高网络法规知晓率。联合江南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网络普法走进大学生活动”,组建大学生网络普法宣讲团开展网络普法宣讲,联合无锡市教育局开展主题班队课(视频)展评活动,共组织200多节班队课,参与学生近万人。制作发布法治教育新媒体作品,发放网络普法教育读本3000余册,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知网、识网、辩网、护网,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四)组织社区普法,提升基层群众参与度。联合无锡广电集团“爱吾锡”融媒体社区服务平台、各乡镇街道社区,开展“法治新时代 社区普法e触达”网络普法进社区活动50多期,推动网络普法工作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设置共享书架、学习分享留言板等内容,打造互动式开放式普法阵地,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居民进行网络普法,由屏对屏到面对面,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普法总影响人数达1300多万人次。
(五)发挥技术优势,提高网络普法传播力。发挥网络传播优势,联合属地重点网站平台,构建“动态普法宣讲与静态新闻宣传良性互动”的传播格局,通过专题、短视频、海报、广告推广等形式,进行深入的策划制作和宣传推广,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通过构建“报、台、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进一步提升网络普法的覆盖面和传播力,打造网络普法的全新格局。
二、成效特色
(一)突出五个重点,加强普法顶层设计。
一是开展七进活动,推动精准化普法。组织全市网络普法“七进”系列活动,建成了一批网络普法特色社区,用“党建红引领互联蓝”,将网络普法深度融合互联网企业党建,举办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活动。
二是强化分众分类,实施渗透式普法。分年龄、阶梯式开展特色普法,组织中小学“普法走进班队课”活动,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普法宣讲团,打造“银龄普法e课堂”品牌,全年发送网络普法公益短信600余万条。
三是常态开展宣传,做到全时性普法。依托辖区网络清朗志愿者联盟,常态化开展专题宣讲;在本市重点新媒体平台开辟专题专栏,发布、集纳各类普法宣传稿件200余篇,累计点击量达2000多万人次。
四是拓展线下阵地,构建全域化普法。打造全省首家肯德基网络普法主题餐厅,常态化开展普法公益宣传;联合无锡新华书店打造社区网点,设立“普法教育”主题书展及线上普法直播,吸引网民积极参与互动。
五是推广文化成果,打造沉浸式普法。冠名无锡“清朗号”网络普法游船、公交,精心创作普法儿童剧和手绘漫画等普法原创作品,开展普法故事广播、普法教育课堂等特色活动,提升普法覆盖面和实效性。
(二)打造八大支撑,形成普法万花筒体系。
一是党委推动,履行第一职责。将网络普法作为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全市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考核评价指标,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
二是机制完善,明确行动路线。制定普法责任制清单,加强市级机关、市、市(县)区联动,明确责任主体、目标要求,突出行业法规宣传,确保普法工作全面覆盖、取得实效。
三是部门配合,用活多方力量。加强顶层设计,将网络普法活动列入全市年度法治惠民项目,联动市司法局等2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普法格局。
四是主体多元,激发活力再造。坚持以网民为重点,加强互动参与,构建以党委政府部门主导,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主流媒体等多方合作参与的宣传活动组织模式。
五是全面覆盖,细分多样需求。突出加强对青少年网民的宣传引导,培育发掘先进典型和活动品牌,动员和引导各网站、新媒体平台从业人员加强网信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学习。
六是加强培训,提升核心能力。积极参加网信系统行政执法实务和法律法规培训,参加行政执法业务学习、资格考试,提升网信人员依法管网和依法行政能力。
七是创新形式,彰显无锡特色。注重凸显互联网元素和无锡本地特色,策划出版全国第一本青少年网络法治教育读本《清朗e同行》,受邀参加中央网信办《网信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起草工作座谈会。
八是保障到位,形成强大合力。每年提供专项资金保障网络普法工作,发挥各类主流媒体、商业网站平台、自媒体在网络普法品牌推广中的引流作用,构筑全媒体宣传推广矩阵。
三、推广价值
(一)全方位统筹布局,打好“普法组合拳”。全面贯彻落实《网信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以持续提升市民法治素养、网络文明素养为重点,将网络普法与防范电信诈骗和网络举报辟谣等工作有机结合,构建网络普法新格局。
(二)全域化常态覆盖,打通“最后一公里”。开展“网络普法活动月”,组织全市网络普法“七进”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网络普法“送学上门”活动,建立网络普法试点社区,打通线下普法“最后一公里”。
(三)全平台趣味宣传,形成“普法万花筒”。策划普法儿童剧,融入健康安全上网、防网络沉迷等内容,打造网络普法卡通形象“锡小朗”,制作手绘漫画、MG动画等原创作品,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少年儿童增强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