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广泛普及互联网法律法规常识,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网络素养,助推网信普法工作在各行业领域落地生根,乌海市委网信办扎实组织开展网信普法宣传“五进”活动,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公园和社区开展互联网法律法规普及宣传,引导广大网民健康用网、文明上网,将网络普法工作融入网络法治实践、融入网络空间治理、融入日常网络生活,推进网络社会文明建设,共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安排,做好网信法治线下宣传教育。一是制定网信法治宣传教育长期规划,明确网信普法的重点任务和目标。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将《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互联网法律法规作为宣传普及重点,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讲座、基层宣传等形式开展普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分众化的宣传模式推进普法工作。二是将网信法治作为党员干部日常学习重要内容,组织网信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树立法治意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网治网能力。三是在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集中开展网信普法宣传,面向广大群众宣讲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知识。四是举办全市互联网企业和媒体平台负责人专题培训,开展普法宣传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培训,有效提升属地媒体平台依法办网水平。五是常态化开展基层宣传,深入王元地村、黄河社区和城投公司等农区社区和企业,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案例讲解,普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提高防范电信网络和养老诈骗的意识。六是开展网信法治进校园主题活动,联合市教育局集中开展“五个一”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堂网络安全课、开一次网络安全主题班团队会、出一期网络安全主题的宣传黑板报或手抄报、观看一个网络安全主题视频、参加一次网络安全知识线上答题),有效提高广大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二)开设专题专栏,加大网上宣传普及力度。一是在“网信乌海”微信公众号开设“网信普法”“网信青年讲堂”等专栏,制作发布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图解、专家解读等信息200余条。打造“王小红在线普法”品牌栏目,开展网上普法分众化宣传,推出20余期普法专题新媒体产品。二是利用乌海广播电视台“八五普法”专栏,加大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安排工作人员做客直播间开展普法宣传,针对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提升普法宣传的实际效果。三是统筹属地政务和新闻类网络平台开展网上专题宣传,加大《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和推广,累计刊发各类稿件300余篇。

(三)紧抓重大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网络普法宣传。一是以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围绕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开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法规网上宣传普及,统筹属地新闻网站、新媒体平台开设“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专栏,集中刊发重点宣传稿件。二是在学雷锋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和法治宣传日等期间,通过举办网络安全主题宣传展会、网络安全有奖知识竞答、网络安全讲座和网络安全应急演练等方式,深入宣传《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常识。三是持续深化青少年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广泛开展青少年网络安全科普教育活动,动员“乌海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进社区、进网吧、进团属阵地等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向青少年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安全用网常识,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引领青少年共同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坚实屏障。

二、成效特色

乌海市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机关、学校、企业、公园和社区一起抓”的网信普法模式,有效提高普法工作覆盖面和受众的知晓率,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讲座和演练20余场;统筹全市新闻、政务和重点商业媒体平台开设网信普法专题专栏,累计推送网信普法宣传文章1000余篇,普法宣传受众逾50万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网络法治素养,营造了浓厚氛围,为建设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推广价值

当前,我国网络空间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国家相继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但部分民众法律意识薄弱,知法用法意识有待提高,特别是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性较强,学习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需要加大网信普法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接地气”的基层宣传,帮助群众掌握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核心要义。同时,制作形式多样、易于广泛传播和理解掌握的宣传作品,可以充分弥补传统普法方式的短板,顺应网络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发展大势,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