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区域面积960平方公里,近四分之三是涉农土地,其中仅大桃种植面积就达22万亩,被誉为“中国桃乡”。随着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无序、土地分散低效、农村集体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逐渐显现。近年来,平谷区抢抓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机遇,以农村管理信息化平台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数字化管理,落实“村地区管镇村主责”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管理水平。

一、强机制、促共享,夯实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基础

平谷区认真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有关要求,强化统筹协调,加强资源整合,为农村管理信息化平台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以区长为组长的农村“三资”管理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工作,会商解决问题。并将“三资”数字化管理工作纳入区政府折子工程,作为区级重点任务加大督查推进力度,执行按月督查机制。二是强化数据共享。建设区级农村管理数据中心,将区农业农村局、经管站、规自委、环保局、水务局等单位的涉农数据进行融合共享,并对接入库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历年影像图、政务版线划电子地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的区、乡镇、村界等数据,避免数据重复测量。三是加强技术交流。积极与企业开展座谈交流,借助其技术优势,探索农村管理信息化平台融合优化路径,将为民服务先进理念与模式融入平台。

二、筑平台、优服务,创新农村“三资”管理新模式

平谷区利用工作流、智能分析和3S等信息化手段,搭建农村管理信息化平台,强化土地资源管理,重构农村业务审批流程,加强监督和预警,为政府、企业、社会大众提供农村产业管理、集体资金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服务。一是统筹管理土地资源。通过空间位置与合同信息、权属信息、档案资料进行关联,对农村家庭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实时查看地块空间分布、审批过程等业务信息,实现对农村资源“看图明情、挂图作战”。二是规范业务管理流程。通过对平谷区农村核心业务进行梳理,将全区重大事项咨商、资金支出审批、土地承包及租赁、资产的采购及报废等流程标准化,构建村级事务环环相扣的线上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核心环节,用信息化系统体现管理制度,用审批流程约束权力。三是优化审批办理方式。利用电脑端、手机端等多种终端,实现各环节审批移动能办、随时可办、合规即办,农村业务审批从以往“镇里跑、跑多次”变成“不用跑、最多跑一次”。四是实施智能监测预警。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分类设计模型、算法和预警通道,建立分级问题处置机制,并设立承包合同到期提醒、超期预警和承包费缴纳提醒、欠费预警等预警项。根据预警紧急程度和严重程度,定期将预警信息发送给村、镇、区主管领导,全面提升监督质效。

管理和服务模式

智能预警

三、保落实、惠民生,推动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平谷区通过搭建农村管理信息化平台,深入推进农村“三资”数字化管理,探索出一条用数字化手段规范管理农村“人、财、物、地、事、制”的新路径。一是实现对涉农信息的资源整合。对区级涉农数据进行清查汇总入库,入库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合同数量67644份,合同面积259198亩,地块数量78034块,农户数量69684户;入库全区大棚设施点位空间数据12618个;入库全区其他承包合同数据24208份。对接入库全区土地用途区、建设用地管制区、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图斑等规划数据。二是实现对农村“三资”的规范化管理。2021年8月,平台在刘家店镇上线运行,通过规范土地承包流转程序,有效避免了专业承包合同不经过村民代表大会、不缴纳承包费、改变用途等违法违规情况发生。通过平台重大事项咨商及资产管理业务模块,完成集体资产的出租、转让、报废等业务审批,保障村级重大事务履行民主决策,实现对农村集体资产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截至目前,已经线上完成377个审批事项,涉及金额544.5万元。三是实现对农村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按照“村地区管镇村主责”工作要求,全面摸清试点村“人”“地”“物”“事”等各种信息,全面实现“以地找人”“以人找事”等关联功能,及农用地、宅基地、建设用地“三块地”的统筹综合管理。基于有效的地块数据,开展合同、资金等重大事项网上审批试点,在农村业务审批方面缩减村干部80%的工作量,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