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大力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有力推动好网民声音在网络空间唱响唱强,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和良好成效。

一、坚持思想引领,团结凝聚亿万网民

一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

开设“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领航新征程”等重大专题专栏,推出“习近平总书记湖北之行”“一江清水看中游”“习近平的长江情怀”等网络专题,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8亿次。

二是重大主题活动宣传

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贯穿全年中国好网民工程,推出“鄂爱你,中国”“壮丽70年,巨变看荆楚”等主题活动,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

三是聚焦军运会

推出《湖北,新主场,迎天下!》等现象级产品,组织“网络名人看军运”系列主题采访活动,引导广大网民弘扬城市新风尚、热情文明迎军运。

湖北,新主场,迎天下!摄影 汪长青

二、丰富文化滋养,彰显主流价值

以网络文化节为载体,不断提升主流文化网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推动好网民理念入脑入心,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一是网络文化节搭台,中国好网民唱戏

充分发挥中国好网民品牌影响和网络文化节平台优势,以繁荣网络文化助推好网民培育工程。2019年,以“争做好网民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推出五大正能量板块,40余项网络文化和网络公益项目,20余项市州特色网络活动,1500万网民踊跃参与,让网络文化节真正成为湖北网民的文化盛宴。

二是弘扬主流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向国旗敬礼”等网络文明传播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荆楚文化网上传承,开展“网络中国节”“我身边的非遗”微视频作品征集大赛等网上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

三是加强成果展示,激发网民参与热情

举办2019年“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暨第十一届网络文化节成果展示活动,评选出“六个一”获奖项目,激发广大网民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动力。

2019年“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暨第十一届网络文化节成果展示活动现场

三、强化教育引导,切实提升网民网络素养

以青少年网民为主体,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努力夯实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基础。

一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化网络素养教育

推动成立华中师范大学-腾讯网络素养与行为研究中心,编印《家庭网络素养指南》,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示范课等系列交流活动,推动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

二是聚焦留守儿童,开展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研究

与武汉大学联合开展“城乡留守儿童网络安全素养教育与保障研究”,开展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已对近千名学生进行实验教育,受教育学生初步实现“能自制、能辨别、正能量”,效果十分明显。

三是聚焦青年网民,打造网络素养教育品牌

十堰汉江师范学院开展“青融网趣”网络素养实践小分队、网络经典诵读等网络素养活动,开展知网、触网、融网三个层次实践教育,构建起“三元三维”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信息技术、安全道德、自律批判、互动创新素养。

四、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工程覆盖面

以好网民工程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健全完善好网民工作机制和实施体系。

一是分系统实施

联合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总工会、湖北团省委等部门,推出争做“校园好网民”“职工好网民”“青年好网民”等系列活动。截止到2020年初,“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原创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5亿次,“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全年吸引千万人次线上学习,“妈妈护网”行动总点击量突破千万,“金融好网民”网络投票、电子签名等活动参与人数超过千万。

二是分领域推进

通过网络游戏好主播、好玩家推介活动等方式,在网络直播活动中传播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基调。推出《四渡赤水》《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等动漫作品,植入红色文化和好网民元素,让中国好网民理念通过动漫传播并发挥作用。组织开展“长江杯”网络文学主题征文大赛,设置“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品展示专区,选拔网络作者群体中的“中国好网民”。

三是分层级发动

鼓励各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网络文化和好网民工程活动项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建设。“争做十堰好网民”“荆门好网民讲好故事”等系列好网民主题活动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让好网民声音在荆楚大地持续唱响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