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新变化:疫情期间,代表、委员驻地实行全封闭管理,网络、视频、书面等成为记者采访主要形式。为此,许多媒体纷纷搭起直播间,与代表委员隔屏连线进行“云采访”。与此同时,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变身自媒体“直播带会”。“云”上开会,“云”里看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变身自媒体 代表委员“直播带会”

今年两会有一个特殊现象,一些代表、委员拿着自拍杆直播上会,变身“自媒体”,内容“没有中间商”地直达大众。

跟随代表、委员的直播镜头,两会上很多细节被放大:出行前的行李箱、飞机上的集体照、驻地的医药包……或许屏幕有点儿抖动,背景音有点儿嘈杂,但内容独家,还配有“地方普通话”的生动解说,生动又鲜活。

全国人大代表李君计划在两会期间用自拍杆记录下会议召开的影像资料。并让网友第一时间了解两会信息。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自称四川代表团的“半个记者”的李君就是其中一位,他随拍随发。在大巴车上,他“采访”其他人大代表,拉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和网友打招呼,又和四川省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邹自景坐在一起,介绍上会小组安排。截至目前,李君已经在自己的短视频平台账号上发布了数条短视频,在评论中,有网友点赞问好,也有人反映问题,希望他能为自己的群体发声。

四川代表团最年轻的95后代表徐萍也带了自拍杆,设想可以拍摄一些短视频,以年轻人的视角在网络上传递“两会关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关注国家大事,我想用他们熟悉的方式,以自己的视角近距离地呈现一下两会动态。”这是她拍短视频的初衷。

隔空对话 记者玩转“云跑会”

屏幕这头,记者轮流提问;屏幕那头,代表委员认真作答。一屏一线,连接会场内外,传递两会信息。

按照这次全国两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采用视频方式进行,代表委员接受采访也主要以视频、电话等形式进行。这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进行的调整和创新,云沟通取得了良好效果。

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这是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来自江苏代表团的90后代表李楠楠称,这次上两会,她明显感觉到随团记者和工作人员少了,往年她都在会场或房间内接受采访,晚上九点后基本没有采访了,但今年不同,晚上还能通过视频接受记者的采访。

“得知上会记者数量压缩后,我们开始策划如何跨地做好两会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英俊介绍称,宁夏前期已为上会代表、委员配置视频直播设备,便于随时随地接受记者采访。不仅如此,往年开设在北京的全国两会宁夏新闻中心也设在了银川。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宁夏代表团会议现场,通过一台设备,直接与银川的两个直播间相连。宁夏广播电视台记者董鹏表示,从传统的“跑两会”转变为“云跑会”,采访成本有所节约,效率也高很多。“虽然不在北京,但可以实时看到审议情况,每天固定的视频连线,也可免去现场一群记者‘围攻’代表的‘尴尬’。”

代表委员云沟通 线上网友云议政

近年来,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拓宽代表委员联系百姓的渠道。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快了全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也带“火”了新社交平台。一些代表委员敏锐捕捉新变化,顺势而为,将这些新平台作为听民声、查民情、传递两会信息的新场景、新渠道。

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访谈节目直播间,围绕今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与4位全国人大代表及网友进行对话,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好评。

“最近,我会经常刷刷抖音,‘刷’出了不少社情民意。”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生导师张水波受访时表示,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出调研不便,但意外发现短视频平台是一个了解民生百态的“窗口”。“比如有一天,我‘刷’到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独自骑车近10公里去集市卖菜的视频,由此联想到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如何得到更好保障?”结合之前的实地调研,张水波将新近“刷”出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建议整理成文,带到了全国两会。

而在两会期间,网友们也可以通过线上直播或短视频的方式观看代表委员们为大家实时传递的两会一手信息。相应的,网上的评论区也成了热闹的“云议政”场地。多位代表告诉记者,自己积极在网上发声,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到自己的建议,履行好代表职责,传递出更多真实的两会声音。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云端对话”已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一道独特风景线。然而,“云端”并不意味着遥不可及,它延展了点对点沟通,现在整个网络都是会场。未来,只要进一步拥抱新技术,顺应新潮流,用心用情地看与听,代表委员在“云端”就能与老百姓进一步“亲密接触”,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带到全国两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