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打牢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解决好完善总体规划、实现合理利用、加强成本管控、明确产权归属、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等问题。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状况反映一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是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部分领域的基础设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力支持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赋予基础设施新的内涵,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为抓住新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重要抓手。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促进短期经济增长、提振社会信心,而且能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迈向数字社会,对新型基础设施的需求迅猛增长。新型基础设施既包括服务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的数字基础设施,如5G网络和物联网等;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服务器、密钥存储设备等,软件包括底层开发平台、开发者工具等。
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新型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短板。一方面,与新型基础设施相关的硬件产品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与需求之间仍有差距;另一方面,体现科技创新能力的软件设计也存在短板。还应看到,我国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深入,数字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主要原因就在于新型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数据采集难度大、缺乏自主可控的数据互联共享平台等。实践表明,要更好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但应看到,能够获得回报的投资才是有效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虽大,但产出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积极影响。还应看到,我国是人口大国、制造大国和互联网大国,具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市场规模条件,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加速器。
新型基础设施的特点和作用
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最突出的功能是支撑数据收集、存储、加工与运用,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为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提供基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推动面向个人用户的互联网科技服务逐步面向各行业生产领域,特别是向制造业渗透,构建以工业物联为基础、以工业大数据为要素的工业互联网,推动形成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这会改变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互动方式和规则,形成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表达人类活动的数据规模爆炸式增长,数据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新要素。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数据能否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取决于数据收集、存储、计算、分析、开发利用及智能化的能力。数据只有经过大数据技术处理转换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所以,数据要素不能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支撑实体经济运行的各种数字化基础设施之中,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共同组成数字经济基础,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实现手段,营造数字产业的生态环境。数字经济下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和服务都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等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构建以数字为基础、网络为支撑的数字经济资源开发服务平台,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大量新生产要素,是我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
广泛拉动新经济发展。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多以自然资源为主,并且往往只关联某些部门和行业,例如,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相关的主要是交通运输部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则以信息技术为主,兼有公共产品和新兴产业的特性,是一种新型业态。新型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把涉及数字收集、存储、分析、运用的相关产业联成网络,使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生产者信息可即时对接,聚合物流、支付、信用管理等配套服务,极大突破沟通和协作的时空约束,大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普及带来全球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为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及其运用创造条件。同时,新型基础设施服务的产业越多、集聚的数字资源越多,其外部效应就越大。数字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效应和用户效率提升的示范效应,会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和参与,最终带动国家经济体系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引发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如果说传统基础设施落后或存在某些短板会影响某些部门发展,那么在未来,新型基础设施落后会导致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滞后。
支撑新业态成长。按照传统工业化理论和工业化水平衡量标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成本提高导致的生产率降低和结构性减速规律业已显现。在这一关键阶段,新科技革命催生的数字经济为“再工业化”明确了发展方向。数字经济沿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条路径引领产业变革,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产业不仅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还包括应用数字技术使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带来的改变,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建立在新型基础设施之上的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式,能够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创造新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问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突破产业结构服务化造成的发展减速,又可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开辟新空间,并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驱动力。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打牢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了更好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新型基础设施承载海量数据,而且数据类型和来源多样化,需要在数据交换、数据接口、开放模式、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归属等不同环节以统一标准和规范推进工作。这就需要加强总体规划设计,围绕解决数据融合、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重点问题,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发展路线研究,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
实现新型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只有先行一步,才能有效满足未来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仍在培育之中,因而新型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而放慢建设步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系统工程,应避免照搬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方式,注意其作为新业态的特点,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应用软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实现技术供给、新型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与市场应用协调发展。应避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技术供给不足而增加对进口的依赖,防止因市场需求不足导致新型基础设施过度闲置。
加强成本管控,明确产权归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成本核算缺乏历史对比资料,尤须严格规范成本核算与管理。应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成的公共基础设施的产权归属,其资产确认和计量都应遵照国家相关会计准则要求,保障不同投资主体的合理合法权益。
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虽然新型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特性,但其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创新。鼓励引导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民营科技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因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应进一步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尤其是民间科技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此外,还应研究加强信息网络投资的法律保护,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者:史丹,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