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新型经济形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发展数字经济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正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作用日益突出。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密切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准着力点,发展壮大数字经济。

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图为数字智能化展台。图/本刊记者潘树琼 摄

  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和突破口

  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需要被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所取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持续提高,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数字经济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深度融合,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截至2018年7月,我国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达71.5%,中央企业建成各类互联网“双创”平台121个,为超过200万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双创”平台正成为企业资源协同与供需对接的核心载体。调研显示,有92.9%的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后利润率得到提升。在出行、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领域,基于共享平台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从无到有,在相关服务行业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消费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高。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信息消费需求强劲释放。

  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带来的个性化体验也带动了全社会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网约车、在线外卖、在线民宿等新业态的涌现,不断为消费升级打开新的空间。2018年在线外卖在人均餐饮消费支出中占比达到10.6%,网约车人均消费支出在人均出行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为10.1%。

  数字经济带动就业提质扩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正成为稳就业的重要力量。有报告显示,2018年阿里巴巴零售平台总体上为我国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1558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和2524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发展,成为就业增长,尤其是弹性就业和灵活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成为“双创”活动的重要平台,为一批有梦想青年的创业式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

  数字经济的发展既催生了基于新技术产业化而形成的新的职业,也在引发传统职业的变迁,不断提高就业质量。2019年4月1日,人社部等发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在内的13个新职业信息。这些新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既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向高技术产业和智能互联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五大着力点壮大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规模持续扩大,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也应当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突出、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治理创新滞后等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需要多措并举,找准发展和壮大我国数字经济的着力点。

  下大气力推进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当前我们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要全面发展数字经济,必须立足我国国情,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确定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和突破重心。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集中突破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面向未来,重点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突破。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推进“互联网+”,推动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抓手,全面提高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完善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能生产和协同制造。推进制造企业“双创”以及工业云、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精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着力培育和发展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推进公共数据开放。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要素和社会财富,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深化应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数字经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要大力推进公共数据开放,优先推动信用、身份、司法、与经营许可和资质相关的数据开放共享,明确公共数据开放的主体、内容边界、相关各方权责等,对于数据应用中各方的责、权、利出台可识别、可执行、可追溯的解决方案。通过培育有利于数据开放的外部环境,鼓励并引导社会化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数据开放。

  切实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随着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网络安全的威胁和挑战也势必会增多,网络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需要加快推动数据安全保护等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建立适应数字经济新业态的治理体系,加大对个人隐私数据信息、数字版权等的保护力度,下大气力解决网络诈骗、数据泄露等突出问题,保障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着力推进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需求的治理创新。要充分认识数字经济发展对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拉动内需增长和稳定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清理制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行政许可等事项,抓紧修订已经明显不适合其发展的法规和制度。审慎出台监管措施,开展认真研究论证,广泛征求平台企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既防止其不良行为,又引导其健康规范发展。建立和完善政府、平台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创新数字经济统计调查和动态监测方法,不断提高数字经济治理的制度供给水平。(于凤霞: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