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网信战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开拓创新,奋勇向前,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牢牢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三年前,一场座谈会指明我国网信事业新的前进道路。

  一年前,一次工作会议吹响建设网络强国的时代号角。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既讲成绩,又摆问题,与在座的同志倾心相谈。这次讲话作为指导我国网信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网信事业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推动作用。

  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旁征博引,既绘宏伟蓝图,又做具体部署,要求大家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这次会议为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年来,网信战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开拓创新,奋勇向前,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牢牢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网上正能量声音强劲,主旋律高昂;网络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网络安全屏障加快构筑;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互联网+”连接一切,网络惠民利民红利充分释放;网信军民融合迈向新阶段……网信战线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不断书写新时代网信事业新篇章。

  2018年11月8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工作人员为观众讲解“华为云+AI”的工作原理。图/本刊记者潘树琼 摄

  以人民为中心,让百姓共享网信事业红利

  “潮起当击楫中流,风来要扬帆远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达8.29亿,手机网民数达8.17亿,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截至2018年底,我国光缆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4G网络覆盖持续扩大,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持续推进互联网“提速降费”。作为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网民的网络大国,必须时刻坚持“网络发展为人民”的理念,让还没上网的赶快触网,缩小数字鸿沟,让互联网发展惠及13亿中国人,进而惠及全球。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2018年,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3.94亿,占整体网民的47.5%。政府网站共1.7万余个,经过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达到13.8万个。从“最多跑一次”服务改革,到“一次都不用跑”的落地实践,“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构想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现实。三年来,我国的在线政务服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被充分践行。

  ——“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

  小康小康,关键看老乡。新疆巴楚县有着丰厚的资源,但交通不便,产品不能高效流转,销售不畅又伤害生产者的积极性,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形成贫困。如何打开销路?2016年6月,阿里巴巴联合巴楚县政府,做了第一季“巴楚留香瓜”的网上行活动,组织巴楚瓜农在淘宝进行直播,多位明星通过微博助力转发宣传,短短3天快速提升了巴楚留香瓜的品牌热度,当地农民收入从每亩400元提高到每亩1500元。在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大考中,互联网助力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插上脱贫奔小康的“翅膀”。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网发表评论称,执政为民,以民生为本;改善民生,以惠民为重。互联网是惠民、利民、便民的一大“利器”,网信事业发展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相信,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互联网一定大有可为、大有建树、大有成就。

  突破核心技术,让信息化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板凳要坐十年冷,潜心专研技术长。”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从1G、2G时代的“跟跑”,3G、4G时代的“并跑”,再到5G时代的“领跑”,不断超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规模上,2016年国内数字经济总量达22.58万亿元,占GDP比重30.3%;2017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2.9%;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4.8%。在体量上,更是捷报频传:我国网民数量达到全球第一,电子商务总量全球第一,电子支付总额全球第一……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可谓举世瞩目。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网信领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提出极高的要求。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习近平总书记以“砌房子”生动作喻:“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现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更要自力更生,因为核心技术靠化缘、靠完全引进是要不来的。——“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争这口气,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坦言,现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80%的装备都靠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芯片4175.7亿件,进口金额超过农产品、铁矿石、铜、铜矿石和医药品总和。这反映出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对外依赖度较高。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国的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树立雄心壮志,有决心、恒心和重心,让“中国芯”的名号在国际上也能响当当。

  ——“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使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开放,是学习、借鉴、引进、吸收、再创造的过程。网络发展无远弗届,技术创新没有终点,任何新技术、新发明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理应更好地服务全人类。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技术是关键,信息是灵魂。信息化不仅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引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柱,更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不仅是经济发展须臾不可离的“血液”,更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工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正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这三年,我们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核心技术,建设数字中国,让信息化成为发展的引擎,推动治理模式变革,增强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安全屏障,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网络安全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越是步入发展快车道,越要筑牢安全屏障。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将集体学习的课堂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第一线。在人民日报社调研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治网之道,法治为上。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国先后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

  ——2016年11月7日,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高票通过,并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

  ——2016年12月27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布,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的战略任务,包括坚定捍卫网络空间主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等9个方面。——2017年3月1日,《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发布,强调中国在推动建设网络强国战略部署的同时,将秉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致力于与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加强沟通交流,深化互利合作,构建合作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8月31日,电子商务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出台,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中国好网民工程”等一批活动的开展,净网、剑网、护苗等专项治理行动的推进,使网络空间日渐清朗。强网之道,人才为本。人才是网络安全的第一资源。2016年6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等。通过评选表彰“网络安全杰出人才”等,激励人才充分涌流。

  固网之道,意识为先。没有风险意识,是最大的风险。我国是世界第一网民大国,网民的安全意识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连续每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让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不断提高网民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

  这些举措使得我国网络安全基业长青,公民网络素养也大幅提升。中国青年网发表评论称,这一系列法律法规,有力推进了网信事业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常”上步步为营、在“长”上久久为功。给负能量做“减法”,对噪音杂音、错误思潮、违法违规等执法亮剑,以法律手段捍卫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给网络文化做“加法”,畅通民意渠道,凝聚网络共识,助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让党的主张成为网络空间的最强音、亿万人民的共同意志。除去杂草、种上庄稼,主旋律更响、正能量更强,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这三年,从顶层设计到实际发展,从宏伟蓝图到具体实践,我国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以网络发展要为人民;知政失者在草野,所以要过好“网络关”;核心技术是最大的“命门”,所以要自主掌握命运;聪者听于无声,网络安全都是大事……成就固然可喜,但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数字鸿沟亟待弥合,精准扶贫还需加力,信息化水平需再创新高。未来,网信战线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奋勇前进,早日实现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