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6月9日电 题:“西市格格”织网 “智慧保镖”护航——解码江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新华社记者刘健、胡锦武、赖星

  “‘西市格格’就像自己的闺女一样亲”,这是生活在江西上饶市信州区西市街道不少群众的感受。因为当地95%以上的网格员都是女性,所以她们被亲切地称为“西市格格”。

  从织就平安网络的“西市格格”到为群众保驾护航的“智慧保镖”,江西将互联网思维和综治工作深度结合,使得风险预警防范能力和事件处置能力、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全省刑事警情下降15.3%,全省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互联网+网格化”让基层治理“耳聪目明”

  “这里可能有个传销团伙。”今年1月8日,“格格”周海燕接到群众线索后,立即通过“上饶公众”APP上传信息。几乎同步,信息被转到上饶市公安局信州分局西市派出所处理,1月10日这一传销窝点被警方查处。

  警方反应迅速的背后,是江西推进“互联网+网格化”给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带来的提升。其中,上饶全市被划分为2.1万个小网格,每户居民都被纳入网格中。

  如今,信息化建设日益成为江西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与网格化管理配套的“上饶公众”APP,已覆盖全市近700万常住人口中的90余万人。

  “这一APP犹如一座虚拟大楼,整合了全市19个职能部门的办事窗口,实现民安和民生的融合。”上饶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海风说。

  安防系统注入互联网基因后则变身“智慧保镖”,使得基层治理“耳聪目明”,显著提高了发现问题与风险的能力。

  江西不断推进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实现从信息采集到应用的全过程智能化,仅南昌市2018年依托人像比对技术就抓获在逃人员456名。

  “社会治理插上信息化的翅膀,突出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运用,是打造治理新格局的关键一环。”江西省委政法委秘书长毛保国说。

  让社会治理走上法治轨道

  江西丰城市子龙路车水马龙,不少群众在街边拉着家常,一派祥和的景象。

  曹建英经营着一家烟酒店,她忘不了2016年10月10日的夜晚,一名男子被5个蒙面人持刀追砍的情景。

  案发后,警方抓获以徐文俊为首的黑恶犯罪团伙成员20余名。2019年3月22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对徐文俊的死刑判决。

  江西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净化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徐文俊等黑恶犯罪团伙被摧毁后群众拍手称快,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去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96.64%、96.91%。

  优化特殊人群管控服务,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江西强化刑满释放人员无缝对接帮扶,重新违法犯罪率为1.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特殊人群的各种诉求,必须‘权益保障一分不少,原则问题寸步不让’。”江西省委政法委干部张鹤翔说。

  与此同时,江西还探索法治手段调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问题处置能力。2018年8月,一养殖户因水库水源污染和兴国县永丰乡永丰村的村民发生纠纷。在成功调解纠纷后,为打消双方疑虑,当地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裁定。“有了司法确认,我们才真正放心了。”永丰村村民谢沅说。

  “社会治理一定要走上法治轨道。”江西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陈欢欢介绍,江西各地已探索出“老师傅调解室”“和事佬”等一批既符合法律原则,又“合百姓胃口、服当地水土”的方法,提升了矛盾化解成功率。

  从“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

  “其本人充分认识到不孝老爱亲的错误……经村移风易俗理事会研究决定给予进步奖。”张贴在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田西村的一纸榜文,显示了“红黑榜”的“威力”。

  广昌县在江西省率先推出道德“红黑榜”,让老百姓评身边事,议身边人,对家庭和睦、孝老敬亲等先进模范和好人好事晒出“红榜”;对好逸恶劳、破坏公共财物等贴出“黑榜”进行曝光。

  “乡里乡亲都是要面子的,谁都不愿意上‘黑榜’。”田西村村民赖葵生说。

  随着基层风险防控能力和问题处置能力的提升,根据城市和农村不同特点搭建平台,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成为江西构建社会治理长效机制的一大探索。

  莱茵半岛小区位于南昌市建设西路,有居民6800多人。这个小区一度因物业管理不善导致环境脏乱差、治安隐患突出。

  2015年以来,在政府指导下,莱茵半岛小区建立起党员牵头的业委会,搭建起居民议事厅,众人围绕议题共商解决方案;在民警指导下完善安防设施,打造社区群防群治模式。

  如今,莱茵半岛小区已然成为环境优美的智能宜居小区。“聚民智、借民力,小区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南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泽华介绍,2017年8月以来,莱茵半岛小区长期保持零发案。

  “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自治的‘把关人’,在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主角的同时,保证自治不偏离党的方针政策。”毛保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