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颠覆着传播方式,重塑着传播格局,改写着传播历史,全球舆论生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动媒体融合,这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保持和增强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时代命题。2018年以来,中国日报网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完善机制体制建设,“中央厨房”运行日益成熟。中国日报网深度参与《中国日报》的“中央厨房”建设,负责运营的中国日报客户端是报社全媒体记者采集内容的第一落点。报社在每日编前会、记者采访、工作流程设置、内容发布优先级、后方支持保障等各方面向移动端和网络平台倾斜,以全媒体指挥部的形态实现新闻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立体化呈现的传播格局。此外,网站向海外派遣记者编辑,建立欧美前方网络编辑部,与报社海外机构建立全媒体7×24小时全球内容采集和发布机制,形成“迎着太阳走”全球24小时新闻报道格局,实现全球无缝对接与全球重大新闻的零时差报道。
第二,坚持移动优先,客户端建设实现新突破。践行“深度融合 移动先行”理念,与中国日报各部门融合联动,整合资源,前后方通力协作,在重大主题和日常报道中,记者编辑现场率先采写适合客户端的短文,后方报网微端各平台人员协同作战,快速、高效地在客户端开展推送,抢占中国报道的国际第一落点,确保“第一时间”向海外传递中国声音,形成“占领第一落点 全媒及时跟进”的报道格局。
第三,以重大主题报道为契机,在实践中推动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新的理念指引,也呼唤鲜活的实践探索。中国日报网以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为主线,依托全媒体“中央厨房”机制,创新做好元首外交、全国两会、主场外交等重大主题报道。特别是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媒体报道,专栏H5产品《习近平的两会日历》,整合全社两会报道力量,清晰、立体、生动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活动,形式新颖,海外传播效果显著,获得第28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
2018年,中国日报网始终关注短视频发展,成立专门的视频工作室,立足自身特色,打造“爱豆诗集”“梦想青春语”等系列双语短视频,将镜头对准青年人群,对准青年中具有号召力的文化名人,让青年领袖传递正能量,向海内外讲述中国青年一代的奋斗追梦故事,视频全球传播总量超过1.25亿。同时,中国日报网也积极进驻抖音、西瓜视频、Tiktok等短视频平台,开设媒体账号,通过作品向海内外短视频平台的亿万用户传递主流声音和主流价值。
在融合时代,媒体要实现生存与发展,必须坚持“技术优先”。2018年以来,中国日报网持续完善新媒体智能生产系统,不断强化微视频、H5等智能生产工具功能,让网站与中国日报社“中央厨房”互联互通,不断拓展技术支撑体系的灵活性、兼容性,实现网站、手机网、客户端的内容多形态、一体化生产运作和一键式发布。此外,中国日报网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在网站和英文客户端推出英文智能机器人“端端”,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正式投入使用。此外,针对海外年轻受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学习需要,加大小程序产品开发力度,整合报社全媒体平台资源,推出双语小程序、“CHINADAILY 英语新闻”等特色产品,应用智能语音技术,深受海内外年轻用户的欢迎,产品使用人数超过500万。(韩蕾:中国日报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