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开放的中国:美丽江西秀天下》专题截图。
微博话题总阅读数超5亿、专题页面点击量达820万、专题单独访客数达780万……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专题《开放的中国:美丽江西秀天下》是怎样炼成的?其创作理念和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
导向为先,彰显传播力。2017年9月8日,外交部第十场省区市(江西)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大江网策划报道团队决定用融媒体新闻专题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此次推介活动。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他赋予江西省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使命。讲好“风景江西独好”的故事,让美丽江西成为开放中国的代言人。这些对大江网来说,属于独家信源优势和地缘优势,也是提升舆论传播力与媒体竞争力的制胜法宝。内容为王,夯实引导力。大江网策划报道团队经过多次研究碰撞,确定将整个专题的主线定为——江西就是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和开放中国代言人。形式上,用书法、文字、高清图、音视频、Flash动画、无人机、3D特效、AR、VR、全景等融媒体手段去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专题最有特色的是,在全屏大图上选用了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熊峰先生的书法作品《美丽江西秀天下》。屏幕上灵动的“秀”字用飘逸的象形文字加行草书写而成,笔末的一撇犹如滚滚长江水,给整个赣鄱大地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秀”字在字形方面如谷物抽穗扬花,象征着作为世界稻作文化发祥地的江西正值青春芳华。在色彩设计方面, “秀”字的绿寓意着江西的绿水青山,风景独好;红代表着传承红色基因;蓝则代表着江西乃至中国大气包容的开放姿态。一个“秀”字秀出了神州之美,让整个专题灵秀无比。
融合为上,铸就影响力。大江网在此次专题的架构中,注重可视化“场景”传播,增强了网络专题的感染力与体验感。此次专题报道互联网“融”的特色十分抢眼:一是报网融合,将《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江西日报》《信息日报》等中央及地方纸媒关于“美丽江西秀天下”专栏的内容予以融合;二是台网融合,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广播电视台等关于“美丽江西秀天下”的音视频融合;三是原创融合,将报道团队采写的100余篇原创内容进行融媒体报道,通过高清图集、小专题、小视频、微博、微信、H5、全景、论坛的形式和手机报、《信息日报》、橙视频等渠道呈现,达到“报网端微视”五位一体的融媒体传播效果。
受众为要,彰显公信力。互联网最本质的特征是交互性。专题推出的系列H5产品融入互动小游戏,提升了受众参与互动的兴致。 “秀美江西”微博话题邀请网友提供身边的秀美案例,这不仅丰富了报道内容,还让受众自身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这些互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或者富含信息价值的,受众互动的结果反过来又成为这个专题策划者新的报道素材。(王宣海: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大江网)副总编辑、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