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37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创造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2016年和2017年,先后有25个和125个贫困县摘帽退出,标志着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迈出坚实步伐;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17年的9377元,年均实际增速达10.4%,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比例由64.5%增长到69.8%,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
“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国新时期下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2016年制定并印发了《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建立了多部门参加的部际协调机制,共同推动网络扶贫工作。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就是要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共同步入小康社会。
8月15日,宁夏固原,第十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活动采访团来到泾源县泾河源镇泾光驿站,探访当地特色手作、刺绣、陶艺、剪纸等。图为泾光驿站旅游扶贫车间工人正在手工制作棉被。供图/CFP
探索新模式 取得新进展
两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积极探索网络扶贫新模式新路径,在提升扶贫开发精准管理水平、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渠道、丰富互联网资源精准帮扶形式、打造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引擎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提升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质量。国务院扶贫办建设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数据库,第一次实现贫困信息精准到户到人,第一次可以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第一次构建起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牢基础,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教育部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远程教育。卫生健康委推动远程医疗扶贫,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二是打造了贫困地区弯道超车的新引擎。截至2017年底,499个国家级贫困县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贫困村宽带覆盖率超过90%。在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国务院扶贫办大力推广甘肃陇南电商扶贫典 型经验。2017年,832个国家 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07亿元,同比增长52%,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拓展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渠道。2017年7月,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建设的中国社会扶贫网正式上线运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协调有关网信企业、电信运营商加大对平台建设推广的支持力度。目前平台已构建起爱心帮扶、扶贫众筹、电商扶贫、扶贫展示、扶贫评价五大功能板块,注册用户突破3400万,覆盖29万个行政村,贫困户累计发布帮扶需求近350万条,对接成功220万条,得到贫困群众、基层干部和爱心人士的认可,成为有较强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扶贫公益平台。
脱贫攻坚战 任务仍艰巨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大深度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网络全覆盖。要实施电商扶贫,优先在贫困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继续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动员大型电商企业和电商强县对口帮扶贫困县,推进电商扶贫网络频道建设。要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贫困县医院配置远程医疗设施设备,全面建成从三级医院到县医院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要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统筹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创新“互联网+”扶贫模式,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推出资费优惠举措,鼓励企业开发有助精准脱贫的移动应用软件、智能终端。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和中央决策部署,聚力深度贫困地区,瞄准扶贫对象,加强统筹协调,做实做细网络扶贫各项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要有效弥合贫困地区数字鸿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只有20多年,在推动互联网发展方面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区域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距,数字鸿沟正在从互联网基础设施扩展到利用互联网的能力与素养。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互联网作用,带动贫困地区信息化水平提升,迅速将贫困地区的非网民转化为网民,开拓贫困地区互联网应用市场,加快弥合数字鸿沟、释放数字红利,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在信息化浪潮中不掉队。
第二,要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扶贫工作随时随地、四通八达,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全面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创新的思路、方法和路径。要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有效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真实快捷地展现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帮扶成效,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比如,实施“互联网+电商扶贫”,可以有效推介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和旅游名胜产品,促进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上行,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发展产业,从而实现增收脱贫;实施“互联网+教育扶贫”,可以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对接,建立面向贫困农村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提高贫困地区学生教育水平,提升贫困户生产技能;实施“互联网+医疗扶贫”,可以推动城市医疗机构面向贫困地区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探索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促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第三,要加快搭建社会参与网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互联网技术,创建有公信力的网络扶贫平台,让社会上的爱心资源和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帮扶需求有效对接,让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更加便捷地传递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就可以有效实现社会扶贫的“举手之劳”。要充分挖掘“互联网+社会扶贫”的理念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全体网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网民成为社会扶贫的参与者。(王大洋: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社会动员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