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协同传播优势,移动媒体首发报道、网络媒体多维聚焦、纸质媒体深度解读、多层次多频次立体传播。
2018年3月7日,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推出原创音乐MV《中国很赞》,并正式启动“中国很赞”全民互动活动。供图/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世界最大的中国天眼,悟空墨子神舟飞上天,互联网在世界最顶端,文化科技创新特凸显,基础建设速度超领先,The belt and road全球牵,为国家扩大的朋友圈,点赞!”这不是绕口令,而是“手指舞”《中国很赞》里的一段歌词。
“一分钟,中国会发生什么?移动支付金额3.79亿元,复兴号高铁前进5833米, ‘神威·太湖之光’运算750亿亿次;一分钟,你能做什么?农民窦正宝能耕地十来个平方,工人江勇所在钢厂可以出产9吨钢材。”这不是夸夸其谈,而是大国形象宣传片《中国一分钟》里每分钟都在发生的事实。
“时政微视频《人民领袖》全网播放量超过1.57亿,《为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全网播放量达1亿次,《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800字!》当天总阅读量超过6300万、点赞6万个。”这不是单纯的数据,动辄上亿的播放量背后是上亿次的网民关切。
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频频推出爆款产品,或吸引众多网民挑战,或引人思考一分钟的力量,或用极简报道圈出报告重点……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在接受《网络传播》专访时总结道: “移动媒体首发报道、网络媒体多维聚焦、纸质媒体深度解读、多层次多频次立体传播。”
注重可视化 报端融交互
今年两会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在新时代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紧紧围绕两会主题主线,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尊重移动传播规律,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努力生产网友喜闻乐见的融媒体精品,精心组织好两会宣传报道,提升《人民日报》的整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在今年两会报道上更加重视产品生产、创意创新以及新技术新手段运用。一是紧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更加注重在产品可视化上聚焦发力,推出大量直播、微视频、H5融媒体产品。二是创新传播形式,注重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在潜移默化的情感交互中将网友带入两会宣传主题。三是尝试运用新技术,让用户更近更直观地感受两会现场及氛围。两会前,新媒体中心专门对人民日报客户端进行优化,首次在两会频道设置“两会时间轴”;使用VR全景设备拍摄全景视频;在值班平台,首次使用人工智能负责现场速录和同步翻译,为采编工作提供支持等。
而在与《人民日报》进行报端联动方面,新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协同传播优势,运用中央厨房机制,统筹协调人民媒体矩阵,发挥各个平台优势和海外传播力量,面向互联网,强化移动端,打通互联、互推互享、一起发力。
在采访力量方面,新媒体和报纸的一线采访力量打通使用,充分协作。新媒体中心的8名编辑加入报社两会采访组,参与现场采访报道,释放新闻生产力;同时,报纸的采编力量也积极参与新媒体产品的生产制作。在稿件发布方面,新媒体首发报纸重要稿件,并进行符合网络传播特点的摘编,《人民日报》的重要评论和重点文章,也于见报之前先在新媒体上刊发;同时,优质的新媒体产品倒灌版面,《人民日报》两会特刊设立“融两会”专版,专门宣介融媒体产品和全媒体记者参与采访报道的情况。
传播立体化 网民齐参与
快速的剪辑、精美的画面、直观的数字……《中国一分钟》视频上线后,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总播放量超过3.5亿。以“一分钟”为时间维度,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样的创意从何而来?
2018年伊始,新媒体中心就开始围绕2018年全国两会的融媒体产品展开创意征集, “中国一分钟”的创意正是从中而来。项目团队在头脑风暴时,萌发了“一分钟”的概念——中国日新月异的成就,来自每一分钟;中国人与日俱增的获得感,体现在每一分钟。因此,项目团队认为,体现这5年来的成就,除了宏大叙事,也可以有小切口的全景式触达;展示面向新时代的决心,也可以用更加可感的方式。
确定思路后,项目团队对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成果进行了广泛搜集,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数据进行了细致梳理。但是,这5年来中国在方方面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想要全部呈现在一分钟视频里,并非易事。如何从海量数据中优中取优,项目团队在甄选时颇费了一番功夫。最终,团队决定用“共情”这个关键词来决定取舍。微视频所选取的内容,既有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婴儿绽放的笑脸、幸福家庭的组建、网上购物等;又有阐释大国力量的画面,如进出口、高铁等;还有可以引发国人自豪感的场景,如“9·3”大阅兵、女排再次夺冠等。所有画面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讲述中国发展,展现大国形象,充分论述“中国成就,源于每一分钟”,中国发展的每个步伐都扎扎实实。
一分钟让网友了解中国成就,由内而外的自豪感令人忍不住为中国点赞。3月7日,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推出原创音乐MV《中国很赞》,并正式启动“中国很赞”全民互动活动。这一活动既有音乐MV,又有手指舞;既有征集网友留言、发动网友上传视频等线上活动,又有包装地铁、音乐快闪等线下宣传;既有新媒体产品,又有主题共享单车、瓶装水、火车票等,实现了立体传播。
锚定大方向 呈现重拆分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突出高质量内容、快节奏效率、多层面互动、深层次交流,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各平台密切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连续策划制作的系列解读报道,因推出时间早、报道内容优、影响范围广、传播效果好,被各大平台第一时间首页首屏置顶推送,成为这次人民日报新媒体两会报道的“常态”。
在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新媒体中心针对《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宪法修正案、机构改革等重大节点推出众多爆款产品。3月5日全国人大开幕会,在直播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新媒体中心第一时间提炼报告的重要信息,在两小时内连续推送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即时报道32条(含短视频7条),总阅读播放量超1.7亿,点赞超32万,留言超4.1万条。开幕会结束后不到10分钟,人民日报客户端即推出《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800字!》,仅在人民日报两微两端当天的总阅读量就超过6300万,点赞近6万,留言超8700条。
稳妥做好宪法修正案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报道,全方位多形式加强正面解读和舆论引导。宪法修正案审议前,新媒体中心积极稳妥发声,陆续推送《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宪法保障》等报纸文章,总阅读量超1400万,点赞超9300,留言超6000条。3月11日,宪法修正案通过后,制作推送原创图解《宪法修改前后内容对照表》,以表格形式直观清晰展示宪法修改前后的内容变化,总阅读量超2100万,点赞超3.3万,留言超7000条。
3月13日上午,人大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媒体中心紧扣这一重大议程,当天即推送相关报道36篇,总阅读量超2.7亿,点赞超12.7万,留言超3.3万。其中,3月13日上午9时,人民日报客户端推送的原创文章《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附详细名单)》,对改革后国务院主要机构设置情况进行梳理,仅在客户端阅读量就超1亿。(文/本刊记者 潘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