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智慧声音,分享犀利见解。一场场论坛演讲,一次次观点碰撞,一个个集体采访,带来的都是互联网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

  初冬的江南小镇,细雨蒙蒙,寒风凛冽。而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网剧场里,却是人头攒动,气氛火热。2017年12月4日下午两点半,距离发布会开始还有半小时,会场里就已经挤满了蜂拥而至的记者。半个小时后,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罗辑思维和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等七位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将在这里接受记者的集体采访。

    这只是今年一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的其中之一。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远道而来的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都会齐聚一堂,坐而论道。除了各种主题的论坛供嘉宾发表真知灼见之外,一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也是他们观点碰撞的舞台,为媒体提供了鲜活丰富的报道素材。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包括如下新闻发布活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新闻发布、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记者见面会、《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新闻发布会、企业家代表集体采访、“互联网国际高端智库论坛:网络空间新型大国关系”集中采访、浙江省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暨2017全省信息经济综合评价报告新闻发布会、大会闭幕新闻发布会……

    2017年12月4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行主题为“携手新时代,共话新经济”的企业家代表集体采访。图/本刊记者 潘树琼 摄

  携手新时代,共话新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那么中国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有哪些自己的优势?又该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在企业家代表集体采访中,7位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代表作为数字经济的亲历者、实践者、推动者,就“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热门话题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探讨,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马化腾表示,过去一年,整个经济社会迈入全面数字化进程。各行各业都希望搭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快车。在数字化背景下,不同产业之间跨界创新的机会越来越多,整个经济社会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他表示,腾讯不仅要持续探索前沿科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而且要通过智慧连接使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怎么拔高都不过分,因为数字经济就代表着未来。”在杨元庆看来,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应该是数字化,正是因为数字化以及网络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个数据通过网络传输之后更有价值;再运用一定的算法,运用高性能的计算进行处理之后,会产生各行各业的智能。他表示,未来商业的比拼一定是业务模式的比拼,业务模式的智能化程度会决定竞争力的强与弱。

  “数字经济很可能是中国赶超世界的一个决胜主战场。”罗振宇谈道,中国国民的禀赋、产业的规模、内生的结构已经通过互联网经济完全表达,所以这很可能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有可能助力我们开创下一阶段的创新。

  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更关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他看来,如果不在未来的5年到10年内把物理世界的效率通过数字经济转换到更高层面上的话,我们很有可能在人口结构恶化的时候处于被动的局面。

  提到人口,好未来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邦鑫则认为,人口红利是数字经济非常好的基础。“数字经济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模式可能只有中国有,而其他人口稀少的国家就不会有了。比如自行车、支付,这都是跟人口密度有关系的。”

  “中共十九大报告把数字经济提出来是非常有远见的。”在猎豹移动CEO傅盛看来,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的开放态度,其实是这个行业能够发展到今天、中国互联网产业能够如此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谈到未来新经济的发展,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汪潮涌表示,这些行业的发展能更多地解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目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新经济、新产业能为我们走向新时代作出更大的贡献。

  话大国关系,谋可期未来

  让记者感兴趣的并不只是这些头顶光环的企业家,还有另一群可以称之为“最强大脑”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智库专家。随着网络空间被视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各国特别是大国在网络空间的竞争与合作更加频繁,网络空间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世界知名智库学者关注的焦点。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国际高端智库论坛上,来自全球智库的专家学者对网络空间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如何看待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场“最强大脑”之间的高端对话结束之后,意犹未尽的记者选择留在了会场上,继续参加接下来对智库专家的集中采访活动。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新领域,当被记者问及中美两国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时,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表示,我们必须共同应对挑战,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共同的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挑战,必须要与大国、国际组织合作。我们要有一种紧迫感,明确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应该通过另外的途径避免的。”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看来,中欧之间有数字经济的对话,中俄之间也有网络安全的对话,所以大国关系不一定是中美关系,可以从容易的领域做起,包括中美关系也是先从一些领域做起来,然后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当被问到对中美构建网络空间新型大国关系有何愿景时,美中关系委员会主席史蒂夫·欧伦斯欧伦斯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愿景是要通过像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公司来实现的。通过这些公司的互联网业务,可以把两国人民更加紧密地连接到一起。“我的愿景是希望网络空间可以成为团结世界各国的平台。在十年前,如果我问一个美国人知不知道什么中国品牌,他们可能会说知道青岛啤酒。但现在事情开始改变,他们知道阿里巴巴,他们知道马云,他们知道共享的梦想。”

  聆听智慧声音,分享犀利见解。一场场论坛演讲,一次次观点碰撞,一个个集体采访,带来的都是互联网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正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所说,本届大会宣传报道全面充分,精彩纷呈。参会中外媒体的700多名记者播发了大量新闻报道和稿件,发布形式多,内容精,分量重,频次密,将大会盛况、嘉宾观点、会议成果在国内外同步发布、广泛传播。(记者 马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