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展出的反通信信息诈骗平台:大数据平台+态势感知+主动提醒。运用“欺诈骚扰识别模型”精确打击通信诈骗骚扰犯罪。图/本刊记者潘树琼 摄

  “不要轻信陌生电话、短信;不要轻易点击信息中的链接;不要按陌生电话、短信要求转账汇款;不要安装不了解的软件。”9月20日,不少上海市民都收到了这样一条“四不”短信。这一天,正是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电信主题日,三大运营商集中推送了公益宣传短信,提醒市民增强安全意识,防范电信诈骗,避免上当。

  作为电信主题日的重要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主办的“2017年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检查总结会”于9月20日上午召开。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巡视员丁紫雯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杨海军参加会议并致辞,文汇报社党委副书记谢海光、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宋恺等领导列席了会议。

  杨海军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网络安全威胁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维护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上海市委网信办会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等有关主管部门,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培养和增强全社会对网络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网络安全事关人人、维护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会议总结了本年度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检查的总体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通报,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落实较为到位的企业进行表扬。结合本年度的检查结果,会议还对上海电信等10家网络安全检查优秀企业和绿盟科技等5家网络安全检查优秀支撑单位进行表彰。

  近两年来,大学生因遭通信信息诈骗骗走学费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令人义愤、惋惜。9月20日,“防范通信信息诈骗”公益行在上海师范大学启动,一段兼具“笑点”和“知识点”的反诈骗公益视频拉开了活动序幕,一系列与通信信息诈骗防范、打击相关的讲座、服务、互动在上海各高校展开。

  为了更好地守护校园、保护未来,青年网络安全志愿者联盟在活动现场正式宣告成立。联盟将对首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并通过志愿者向学校和社会普及网络安全常识,传播网络安全理念和技能。该联盟在活动现场发出防范打击通信信息诈骗倡议书:对于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要进行核实,不轻易在网上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转账打款;发现周围有同学、亲戚朋友上当受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当遭遇诈骗信息时,及时向12321等有效渠道进行举报,防止信息扩散,危害他人。

  活动现场,上海通信管理局互联网管理处处长戴斌为同学们送上了一场“防范通信信息诈骗”知识讲座,逐一分析了“教育退费”类、银行卡类、出售考试作弊工具或考试答案类等多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通信信息诈骗案例,在分析网络安全形势的同时给出具体、可操作的防范措施。(文/记者 马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