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数字经济和开放共享将成为未来一年互联网领域集中关注的话题,大会最终的讨论成果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行动指南
2017年11月24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探访团的记者在主会场采访桐乡市世界互联网大会承办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图/本刊记者 杨洋 摄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成为一场全球互联网盛事和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窗口。当千年古镇遇上“互联网+”,如今的乌镇已成为多元素的结合体,不仅是历史名镇、旅游小镇,更是科技小镇、创意小镇、网络小镇,成为一张最能代表中国现代化科技的宣传名片。
当前,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和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将于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数字经济、前沿技术、互联网与社会、网络空间治理和交流合作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交流。毫无疑问,数字经济和开放共享将成为未来一年互联网领域集中关注的话题,大会最终的讨论成果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行动指南。
数字经济: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新着力点
2017年7月,在德国召开的第12次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了数字经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立足国情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内在要求,对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意义重大,将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强大动力。我们要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促进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网络强国战略是有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同时也是关系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已经与传统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深度融合。但在许多方面我们的发展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比如基础设施方面,宽带化仍然属中等偏低水平,网民经常抱怨网速不够快、网费不够低;社会化管理方面,还存在政府的数据开放不够、电子政务发展不完善等问题。此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重要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网络内容中优质资源的数量仍然有限等问题都亟需有效的方式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能够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地解决网络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推动网络强国战略落地。正如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所说,“‘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网络强国是目的,一脉相承。”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这是“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新时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996年美国学者泰普斯科特在《数字经济时代》中正式提出数字经济概念。数字经济,是使用数字信息和知识作为生产的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的活动空间、以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生产率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的各类经济活动。“数字经济既包括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增量市场,也包括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盘活的生产消费存量市场。”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奔走于街巷的快递员、无处不在的二维码标识、移动支付,凡此种种都能让人明显感受到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冲击。
种种现象表明,当前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新着力点。今年“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中,天猫在线成交额冲破100亿仅用了3分零1秒,比去年的6分58秒快了将近4分钟,最终成交额1682亿元也远超去年的1207亿元。这就是数字经济为经济发展带来的颠覆性改变,这种改变还随着数字的更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中国数字经济潜能的认识,也不断让我们对数字经济的影响力产生新的理解。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年)》统计,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22.6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迅速提升,但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这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开放共享:助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互信互利的理念。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讲话中提到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四项原则”之一就是要“促进开放合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可见,开放共享对新时代网络空间发展意义重大,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开放的平台和有效的沟通渠道保驾护航。
开放体现在共同制定平等的网络对话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从而共同分享全球信息革命的机遇和成果。共享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降低信息的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分配不公、资源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资源,可以是软硬件的设备,也可以是知识数据之类的信息,还可以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等等。比如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共享方式和知识共享等,改变了大众资源独占的观念,实现了资源使用权的高效流动,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基于网络平台的新的协作分工体系正在形成,互联网数字经济促进了不同行业跨界合作,打破了不同行业发展的组织边界,促进了企业加强国际开放合作,国际人才、技术、资本正在加速流动和融合。
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开放合作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共建共享。反过来,开放合作又能够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效,一举双赢。
永恒主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国与国的交往讲究求同存异,在网络空间中求同存异的理念同样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发展。
从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成为始终不变的讨论内容,这也是大会所希望达到的最终目标。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发展,关系到人类的共同进步。有学者指出,“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顺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安全地区化的时代要求,引领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抓住了中国与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交汇点和互利合作的切入点,对网络的平稳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世界各国之所以能成为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于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荣辱与共”的关系。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神经中枢”,起着决定性和致命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利用网络深化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为各方创造效益带来进步。
大会着力于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导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尊重差异、凝聚共识,聚焦发展、助力创新,为的是让互联网繁荣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更好造福人类。与会各方将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深化互联网领域国际间的合作,引领全球互联网共谋发展大业。最终如何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来进一步构建和巩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期待12月的“乌镇峰会”给出中国答案。(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