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供图/CFP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也是数据资源大国和数据应用大国。5月2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在贵阳市开幕。本届数博会以“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为主题,继续秉承“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可持续化、产业化”的核心理念,聚焦大数据的探索与应用,展示大数据的技术创新与成就。
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来贺信。李克强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地涌现,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坚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马凯在讲话中提到,在信息化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中国大数据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大数据产业正在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数据将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届数博会在此背景下召开,旨在为全球范围大数据领域专业人士和企业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大数据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大数据是智能制造的基础
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规划中,大数据被比喻为“21世纪的钻石矿”,数据被定位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规划指出,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国家战略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制造业处在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节点。部分发达国家抢占新一轮制造业竞争制高点,新兴国家亦快速崛起,正以更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攫取加工制造业的份额,对我国造成挤压效应。在前后夹击的局面下,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本届数博会上,马凯表示,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也是大数据的核心应用领域。
在“智领中国·创赢未来——2017智能制造与大数据国际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指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级经济大国,在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中,第一次有机会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这次新工业革命的核心。罗民说:“大数据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提高制造业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资源。”
中国工程院中国制造办公室首席专家屈贤民则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中国的钢铁行业2016年产值1.5亿元,但是生产过程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水平非常低。高炉是庞然大物,里面的情况很难掌握。如今每个高炉上有2000个传感器,数据平台接入了200个高炉的数据,炼铁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高炉可视化,炼铁厂劳动产量平均提高5%,成本降低15%。 “当前关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炒得很热,但多数是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像上述案例中这样踏实地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实际应用的企业不多。”屈贤民坦言,中国已经度过了智能制造的培育期,进入了成长发展期,大数据在智能制造的应用已被寄予高希望。
2017年5月23日,“砥砺奋进的五年——聚焦大数据产业发展”网络主题采访团记者在贵阳货车帮公司进行实地采访。图/本刊记者 杨洋 摄
数字经济迎来历史性机遇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全面阐释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的形势。其中提到: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能够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2016年G20峰会后,“数字经济”再一次成为网络热词。李克强在本届数博会开幕式的贺信中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
新的历史机遇,造就新的世界格局。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到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中国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以大数据为突破,以数字经济为主要方向的发展新空间正在被拓展。
腾讯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正带给中国三大红利。第一大红利是经济增长。“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每增长1点,GDP大致上升1406.02亿元。第二大红利是就业。报告显示,2016年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增就业人口超过280万人。第三大红利是赶超效应。数字经济可作为中西部地区缩小与沿海地区差距的抓手,进一步实现“弯道超车”。
在数博会“数字经济高峰对话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强调了“云”在数字经济中的作用。他认为,一个行业的“云”化程度,是该行业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数字经济时代,“用云量”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他更大胆比喻,称数字经济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增添了一条“数字丝绸之路”的通路。
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是传统企业必须接受的挑战。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认为,数据经济是一次企业内部的深刻变革,数据资产是一笔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数据技术是一场文化体系的再造重塑。数字产业的到来,既给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又给数据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会不断超越人类的想象力,将企业引入一个全新的空间。”
2017年5月25日,观众在2017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展馆内与小i机器人对话。图/本刊记者 杨洋 摄
大数据发现之旅
数博会为何落户贵州?贵州正是通过发展大数据抓住了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早在2014年2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就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意见》明确,贵州将从多方面发力,推动大数据产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本届数博会开幕前,“砥砺奋进的五年·聚焦大数据产业发展”活动之“大数据发展看贵州”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在为期7天的活动中,来自中央及全国各地的50余家媒体的60多名新闻媒体记者探访贵阳市、贵安新区、修文县等地,深入了解贵州大数据发展情况。
通过这场大数据发现之旅,记者们亲身感受到贵州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积极成果。近年来,贵州坚持以大数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强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
实施政府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2017年5月25日,“云上贵州”App正式上线运行,该应用汇集了贵州省市两级共481个运用系统。在上线仪式现场,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宇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云上贵州App平台就像是一个大超市,政府部门、企业将自己的服务作为产品上架,让老百姓只进一个门,就可以体验并办理各项服务。
坚持“数据惠民”,将大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到扶贫、医疗、旅游等领域,让老百姓分享“大数据红利”。贵州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里的果子,是用“大数据”做“肥”种出的。在这里,土温、湿度、pH值都经由指挥管理系统调节。据介绍,贵安新区已建成以精准脱贫云平台、移动App、农业大数据监控平台、云上农场、云上农校、农产品追溯电商平台和民生监督五个板块构成的一站式大数据农业云平台,是大数据助推大扶贫的依托。
以部分引领产业作为重点方向,推动大数据与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据了解,2016年贵州省引进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项目400个,华芯通公司、货车帮、白山云、贝格大数据等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3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实施一批“互联网+”协同制造、智能制造项目……
贵州省委原书记、现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表示,未来五年中,贵州将继续全力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目标,积极开展系统性试验,培植“智慧树”,深挖“钻石矿”,加快建设数据强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勇立潮头抢先机、干在实处走前列”,用大数据创造智慧生活、开创美好未来。 (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