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看主播朋友圈论两会
《主播朋友圈都有啥?》H5截图
3月2日,全国两会报道刚刚启幕,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就在当天18点推送了基于朋友圈的场景视频H5作品《主播朋友圈都有啥?》,以主播抠像视频结合虚拟朋友圈的形式,对中国之声两会特色节目进行全方位宣传。这种深度浸入式新媒体报道,集合了广播的声音特点、视频和图片的可视特点、虚拟现实的场景特点,还加入了大家的实时评论,充分体现了媒体融合的理念。
在这个报道中,受众打开一个与微信朋友圈完全一致的场景,中国之声主播就“站”在这条“朋友圈”里,并帮助受众刷新“朋友圈”,每刷新一条,主播会详细介绍它的主要内容、点击图片、视频,与用户自己的点击感受完全相同。主持人的轻松解读、点赞及滑屏等动作,生动有趣,易于促使大家转发。《网络传播》独家专访央广新闻节目中心新媒体部主任徐冰,揭秘“主播朋友圈都有啥”。
《网络传播》:简单介绍一下《主播朋友圈都有啥?》的创意诞生过程?
徐冰:主要源于视频媒体的抠像技术,结合H5技术,又独创性利用了朋友圈的形式,让受众感到亲和,更有利于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视频H5是中国之声新媒体在2016年两会“360度全景摄影+点播互动”之后,推出的又一种新型报道样态,是中国之声基于技术创新的原创产品,全部都是中国之声自己编程制作的。一款成功的媒体融合产品需要的不仅是人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软硬件技术、设备的投入及更复杂的技术支持。
《网络传播》:总共有多少人参与了策划和制作?其中技术制作部分占了多长时间?
徐冰:有一位技术制作人员,一位文案,从策划到上线大概用时一个月。其中技术制作部分大概3天左右。《主播朋友圈都有啥?》需要的是一个非常懂技术的技术团队,相应的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拍摄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投入也比一般的产品级别要高。该产品是普通流量完全不能支撑的,能够做到流畅播放,用户体验非常好,还是基于强大的网络流量,而强大的网络流量对应的是雄厚的资金力量。
《网络传播》:该作品主要在哪些平台发布?
徐冰:作品通过中国之声微信公号发布,发出的瞬间就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和大量转发,网友留言惊叹该作品的新颖和独特。后台数据显示:83.4%的网友是从朋友圈里访问作品的,还有13%的网友是通过微信群进入产品,也充分说明这款产品所涉及的内容确实与网友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才获得了众人的主动转发,当天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上涨数较之以往增加了3倍。
《网络传播》:最想给同行分享哪些传播经验?
徐冰:新媒体产品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意。虽然这种新颖的形式得到了政府、医院、公检法等多个行业新媒体负责人的大量转发,不少单位马上就将这款产品作为工作案例进行研究,纷纷要求中国之声传授技术和经验,但创意是源泉,有创意的产品自己会说话。(杨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