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用H5挖掘时政报道富矿

  3月4日晚,很多网友都被拉入了一个“两会微信群”,群成员包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工信部部长苗圩、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发言人傅莹以及部分人大代表等。最让人吃惊的是,李克强总理在群里@打开该群聊的用户,询问其对两会的想法。随后,还奉上了“要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虚拟红包。这是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创作的一条H5,发布后引来刷屏式传播。《网络传播》专访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统筹策划室副主编余荣华,解锁“两会群聊”的创意秘诀。

  《网络传播》:《两会喊你加入群聊》这条现象级H5在朋友圈引起“刷屏”传播,其创意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余荣华:在两会前的选题策划阶段,我们就考虑制作一些能够形成“现象级”传播的H5。大家集思广益,研究了过去众多的H5精品,结合《人民日报》自身定位和两会报道的特殊性,形成了一系列产品策划,“两会群聊”正是其中之一。微信群和朋友圈是网友们非常熟悉、每天使用的界面,容易让用户产生贴近度和参与感。“@用户”和给用户发红包等互动手段的使用,让用户觉得“与我有关”且感到惊喜,从而愿意主动参与、分享转发,成为传播链上的“志愿者”。

  《网络传播》:该H5从策划到上线用时多久?

  余荣华:2月中旬启动项目,从创意到制作、调试、推出,一共花了约20天时间,其中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调整。项目确定后,由三四个人成立项目组,负责脚本和文案的撰写和修改,并与设计和技术团队对接,保证策划得到精确的执行。

  《网络传播》:这条H5最早什么时候发布的?后台数据如何?

  余荣华:《两会喊你加入群聊》在3月4日21时发布后迅速火爆,成为朋友圈的“刷屏”爆款,然后由网友主动转发到微信群和朋友圈实现二次传播、多次传播。据后台监测数据,发布后不到24小时, 点击量就超过了600万。

  《网络传播》:好的传播效果需要精准把握传播时机,这条H5在传播时机和推广逻辑上有什么考虑?

  余荣华:这条H5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和微信两个平台首发,其实并没有特别特殊的推广安排,主要依靠的是客户端用户和微信朋友圈、群聊内的自动转发及推广。

  《网络传播》:一个好的H5作品,离不开好创意和过硬的技术,技术和创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余荣华:好的产品首先来源于一个好的创意和策划,但要能实现好的传播效果,精心制作、高效执行也必不可少。比如说新闻类的H5产品,全方位的素材收集、整理和精选,以及与多种新媒体呈现方式、互动形式的相融都十分重要。

  在H5等融媒体产品的制作方面,我们秉承的是“以我为主、开放合作”的态度。在制作方面,创意、文案、脚本等由我们负责,具体实现由外部技术团队提供支持。

  《网络传播》:用H5报道时政新闻,怎样把握内容的尺度和标准?

  余荣华:时政类报道是报道创新的富矿,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对时政性很强的新闻话题进行传播,需要有受众思维,要研究用户接受心理,强化用户思维和互联网思维。

  新闻单位制作H5,在严把政治方向、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一是走多元的可视化之路。从形象思维、用户思维出发,而不是从理念出发,直观、可视化、有趣味的产品更能获得用户关注、转发。二是要注重交流和互动,重视社交传播。让用户感受到“与我有关”,并愿意主动参与、分享转发,成为传播链上的“志愿者”。三要做好要信息“转译”工作,找到与老百姓的利益交汇点、情感共鸣点、价值共生点。《两会喊你加入群聊》中的“工资能再高点,假期能再长点”就是基于对网友普遍需求的挖掘,也容易在网友中产生共鸣。(潘树琼 杨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