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晚,我随近60家网络媒体记者、编辑从北京抵达四川成都,与四川省内媒体同仁会合后组成采访团,开始了“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四川站采访。10日到14日,在短短5天时间里,我随采访团队走访了石棉、芦山、阿坝、马尔康、松潘等地,采访行程十分密集。虽然之前我从没有去过四川,但此次采访活动却让我收获颇丰。
在这里,我们重温了长征精神。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延续性和传承性的优秀精神文化,这一路下来,我们听到许多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走访那些记录长征艰难险阻的纪念馆,内心很是澎湃,整个行程都被红军的长征深深感动着。日干乔大沼泽不远处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上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脱贫致富。一直以来,我印象中的革命老区相对来说经济都比较落后。然而,通过这次采访,我发现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偏见。一路上,一排排二层小楼错落有致的排列着,百姓们住上了干净宽敞的保障房,村民们的脱贫方法也在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发展文化旅游的西索藏寨、种植大马士革玫瑰的小金县、农旅相结合的白伙新村……每到一处,我们都能看到村民们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共同奔康致富的情景。
在这里,我们体会到团队力量。此次采访,来自近60家媒体的80后、90后编辑、记者们通力合作,多平台、多角度进行报道、感悟长征路上的小康生活。有的在第一时间发布微博,引发网友积极讨论;有的以组图的形式,用颇具说服力的构图,引发受众感悟;有的以细致入微的文字,刻画出当地百姓的生活变迁。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惺惺相惜、志同道合。在藏区高海拔地区,大家也都互相帮助对抗高原反应。
最后,我想引用媒体评论的一句话,“重温长征精神,让‘走转改’更厚重。愿更多人重温长征精神,从那段历史中汲取奋斗、拼搏的正能量,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奋斗终生。”(国际在线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