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网信办在中央党史研究室支持配合下,组织长征沿线15省区市和有关网站媒体共同开展“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自8月23日起,历时两个月,组织人民网、新华网等百余家网站和媒体897名采编人员深入江西、陕西等15省区市长征沿线,接力重走长征路,行程2.9万多公里,共发布新闻、微博、微信等各类信息27.5万多条,阅读量超过110亿次,网民转评赞2000多万。在网上形成广泛影响,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采访团全体成员在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的合影。
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
活动聚焦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主题,精心策划推出系列报道精品。光明网、千龙网发表《百岁老红军难忘烽火岁月》《界石铺走出的“敬礼老兵”》,中国日报《Foreign eyes offer new view of the Long March》,新华网、中国军网《山河铭记长征魂:在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继续前进》《长征,每一次出发都是告别》等报道,集中展示了革命先烈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用长征精神激励网民走好新的长征路。
中央、地方新闻网站,理论网站,主要商网,“两微一端”和报刊等百余家媒体,聚焦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报道老区奔小康故事,开设专题专栏百余个。中国网、南方网报道《习总书记牵挂的老区如今变了样》《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江西脱贫按下快进键》展现当地干部群众贯彻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场景。国际在线《特色产业奔康致富震区旧貌换新颜》、中国经济网《革命老区新长征路上的“小目标”》等报道点击超50万次。
网媒记者展示他的航拍设备。(中国网信网 汪徐秋林 摄)
各家媒体航拍、直播、VR、H5等新技术手段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运用。人民网全程直播活动集体采访结束仪式,吸引10多万网民在线观看。中青在线推出《跟着VR重走长征路》让人360度领略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等革命遗址。朝阳工作室推出H5小游戏《邀你亲历长征路上邢些生死攸关的时刻》点击量超过88万次,让网民在互动答题中重温红军长征历史,有网民感慨“革命先辈太不容易了,要经历多少次负伤,才能走完二万五千里,深切地感受到了长征精神。”
活动开设#长征路上奔小康##筑梦长征路#两个新浪微博话题带动了亿万网民共同参与,启动当天话题阅读量即破3千万次,日均发博文4000余条,“长征路上奔小康”有关话题,仅微博影响即覆盖12亿人次,微博获转评赞超920万条,加上网站新闻发布、微信朋友圈组、移动客户端等,网民阅读量超过110亿人次。网民纷纷向老红军致敬,为伟大的长征精神点赞、为党和政府点赞。大家表示,要珍惜美好生活,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并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用心用情“走转改” 长征精神激励新长征
活动组织党史军史专家对记者编辑专题培训,澄清模糊认识,同时突出典型人物故事,既有百岁老红军亲自接受采访,也有30年前重走长征路的罗开富老记者讲述亲身经历。采访团瞻仰兴国革命烈士纪念塔,冒雪登上海拔4114米的夹金山,探访遵义会议遗址,体验阿坝州红原县过草地的艰难,近距离感受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在经历高原反应后自问,“如果让我们这代人去走漫漫长征路,能否坚持下来?当时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将士们不抛弃、不放弃?”
网媒记者编辑们还采访了江西瑞金的咸鸭蛋腌制手艺人廖秀英奶奶、四川冒水村主任陈望慧等致富带头人,见证了湖南花道县十八洞村、贵州湄潭龙凤村、甘肃静宁继红村、陕西洛川旧县镇等老区的沧桑巨变、亲身体会老区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推动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美好画面。
在贵州,记者们在花茂村冒雨采访。(中国网信网 陈舞阳 摄)
采访团记者编辑大多是80、90后,很多人之前对长征知之较少。活动中他们冒着大雨举行启动仪式,深受长征精神感召,下车采访,上车写稿,坚持用心用情用功“走转改”,即使遇到崴脚、受伤、高原反应等都咬牙坚持。经济日报头版《传承长征精神牢记媒体使命》感慨,通过走转改,“记者编辑们接了基层地气,补了精神之钙”,中国日报网美籍专家泰勒感叹,“中国人就是有一种坚韧的精神”。深情写下《流在江西的三次泪》的《网络传播》杂志编辑潘树琼说,“脚踏大地,不可谓不踏实;心听故事,不可谓不动情。5天走访,3次落泪”。南方网编辑王珊琳认为,“用青春去丈量革命热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