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的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准确把握世界互联网发展潮流,科学总结了我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实践,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事关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当前,精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是网信战线的首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同时也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鉴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必然产物。理论来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具体时代的产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短短20多年时间,我国从一条网速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网线起步,快速成长为拥有7亿网民、417万家网站、网络零售交易规模世界第一的互联网大国。在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等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我国网络治理实践,正确研判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思想,逐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形成。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实践过程的总结,也必将对我国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和治理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是党管网信实践的经验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就是对我党发展和治理互联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20年多来,我党不断加强对互联网发展和治理工作的领导,积极顺应信息革命潮流,尊崇网络发展规律,统全局、指方向、作决策、绘蓝图、聚力量、强管理,在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管理经验。2000年,我国举办了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提出了制定国际互联网公约的主张;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互联网体制机制改革、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际网络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治理主张,做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体系逐步完善,我国互联网治理进入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的治网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增添了诸多鲜活的内容和生动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就提出了“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的科学论断,指导正定县建立信息中心,举办全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易大会”。在福建、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建设“数字福建”“数字浙江”等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都是我党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科学治理互联网的缩影和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革命时代,网信事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重领域,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其发展战略已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特别是网络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和非传统安全的核心因素之一,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紧密关联,建设网络强国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一体的、是一个过程的不同侧面。因此,建设网络强国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是科学系统的网络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是一个系统科学的互联网治理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互联网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推进我国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行动指南,也是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哲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互联网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腾讯公司时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并在2016年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等观点,深刻揭示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中矛盾的普遍联系和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以人民群众为治理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一脉相承,是对党长期以来执政规律的继承发展。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是我党从战争到改革发展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路,必须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好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践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以建设网络强国为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潮头,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果断地把建设网络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初步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描述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基本构想。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将“网络强国”战略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此吹响了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号角。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要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目标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网络强国战略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以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为核心任务。从国际环境看,过去的大国博弈以军事上的核安全与核优势为重点,而今天网络安全和信息优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成为事关国家安全、政权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谁在信息化发展上占领制高点,谁就能在信息安全上掌握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核心就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不能为了发展而置安全于不顾;也不能只要安全不图发展,而是要在安全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事实上,许多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诸如网络攻击、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都是由于网络技术发展滞后所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以法治方式为根本途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网,依法规范和管理网络行为,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坚持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使网络空间充满秩序,让网民充分享有参与、表达的自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以统筹协调为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敢于打破利益藩篱,解决网络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九龙治水”问题,要把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信息化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以开放合作为发展理念。开放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比喻“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对于外国互联网企业,“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他要求秉承自主与开放统一的开放合作观,积极开展有效的互联网国际合作,参与构建网络空间秩序,既坚持自主创新,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真正破解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同时又不故步自封,主动搭平台、建桥梁,争取互联网治理的国际话语权。我国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正是要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互联网话语体系,在参与全球互联网规则制定上发挥作用,抢占先机,逐渐实现由被动到主动转变,由“规则制定好了,我们加入”到“主动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主导者”转变。在第二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向世界阐述了“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本质及“共享共治”的治网理念,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之源。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基因,互联网也是当代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们要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树立决心、恒心、重心和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瞄准信息技术前沿领域,超前研究部署,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合精锐力量办大事,探索组建产学研用联盟、搞揭榜挂帅,涵养创新生态,支持鼓励互联网企业家、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创新,让各方创造力竞相迸发,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为网络强国战略贡献陕西力量

陕西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也是全国网络安全创新要素的重要聚集区,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建设网络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网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陕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迈上新台阶,为实现网络强国战略贡献陕西力量。

强化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持续推进网信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市县网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省委网信领导小组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作用,推进网络事业快速协同发展。

加大网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的重要内容,推动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协调推进“三网融合”。“十三五”期间,重点推动“无线陕西”“云端陕西”“数字陕西”“泛在陕西”建设,全面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抢占信息技术领域制高点。网信领域知识产权的竞争已经提前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互联网标准化主导权的争夺成为了国际竞争焦点。陕西是我国的科教大省,网信人才丰富,互联网技术研发优势明显、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抢占技术领域制高点,陕西正在加快筹建网络创新研究院和网络安全学院,积极制定网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发展路线图,组织力量集中攻关网络安全“杀手锏”技术、非对称性技术,推进网络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力争用5到10年使陕西有几项重大网络技术走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

积极拓展网络经济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认真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大数据5年行动计划,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新领域,不断创造新的经济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实施信息经济示范区、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等重点工程,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引导传统行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速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

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持续深入开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实践的网上宣传,强化依法治网管网,完善网信系统执法体系,扎实开展各项网上综合清理整治行动,确保网上正能量充沛。做好网络舆情监测管控工作,规范畅通举报渠道,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构筑清朗网络空间。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基础管理,认真开展党政机关、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建立全省容灾备份机制,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能源、电力、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的治网思想,为指导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自身职责使命,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践行网信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切实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阔步前进。(陕西网信办供稿 作者 孙琳 中共陕西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