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迅速捕捉热点 高效解读政策
由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运营的学习小组,虽然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号,但粉丝上至“国级”下至平民。习主席访美时,中方将他们出品的书作为礼物之一送给美国学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办公大楼里,学习小组如何诞生、如何做强;“十万加”甚至“百万加”的文章是怎么出炉的?干货全在这里!
记者:创建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是出于什么原因?
学习小组:2013年底,我们(当时的)总编辑去中央党校参加轮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春天,报社对单位处级以上干部进行轮训,也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由此联想到,全国的省部级领导在中央党校轮训之后都要回去向县处级以上干部传达,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需求: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解读。正好当时微信公众号刚刚火起来,于是就决定先在微信公众号上试水,随后我们向领导提交了《关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移动媒体时代的转型建议》的调研报告,就这样开始创建了学习小组。
记者:学习小组的定位是什么?
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诞生,定位就非常清晰。学习小组的口号是:与总书记一起进步,共同担当。所以格局很大,而且从一开始就形象鲜明,我们不自称小编,是组长;读者也不是粉丝,是组员。
学习小组要做的就是用更好的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问题,甚至思考问题的逻辑、步骤传达出来,这也是中央级媒体做这个事情的意义。作为“正规军”,我们在这方面也是真正专业的,能准确把握话题,原因之一就是每天要阅读大量资料,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领域发行过的所有文字都做了电子化,有些没有发行的,至少也通读过。
记者:在公众号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粉丝数据和关键节点有哪些?
学习小组:里程碑事件还是挺多的。
比如阅读量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习近平新年贺词释放五大信号》。2014年12月31号,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联播发表新年贺词,学习小组9:55发出这篇解读文章,89分钟阅读量就破了十万,第二天破了130万,那是我们第一篇“百万加”的文章,那时还是无法想象的数字。
《平天下》的出版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预订数远远超出预期,一周之内加印四次,最后加印到十多万册,都卖出去了。后来这本书的影响力不断发酵,去年习主席访美时向美国林肯中学的学生送书,就有一本《平天下》。习主席访英的时候,BBC记者是举着《平天下》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的治国理论和思想的。这对我们触动很大,也激励团队把事情做好。因为大家对你的事业抱有如此高的参与度,这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了。
记者:学习小组影响力的提升有没有给团队带来压力?
学习小组:压力还挺大的。
首先是特别怕出错,因为对我们来说有些错是出不起的。学习小组团队的责任心还是比较强的,大家是满腔热情,把这个工作当事业来做的。另一个就是时间压力,学习小组团队成员都还在做报纸的工作,同时要兼顾另一个公众号“侠客岛”,所以时间不够用,会有一些比较现实的压力,这也很正常,提前就要考虑到。虽然累,但这个工作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记者:能否分享一下学习小组团队的人才培养秘籍?
学习小组:方法特别绝,秘籍只有十一个字:催逼压榨是一种严肃的爱。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经过高强度训练,如果过程中发现不适合,就自动被淘汰。我们团队内部比较开放,信息是共享的。因为大家志同道合,所以团队的稳定保证了出品质量的相对稳定性,这个非常重要。
记者:公众号推出以来,最受欢迎的作品是哪些?这些文章在当时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
学习小组:2014年9月推出的《跟习大大去出访》系列就非常受欢迎。习近平总书记的随团记者在前方,我们在后方,九天发了七篇文章。过去都是用新华体、人民日报体来做领导人报道,这个系列第一次完全跳出来,用细节还原一个领导人的一天,这种形式在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历史上极其少见。后来《习奥瀛台夜话全记录》应运而生,成为这个系列真正的巅峰。
另一类比较受欢迎的文章例如《习大大拜年啦(珍贵原声)》,《揭秘习近平中南海办公室书架藏书目录》。还有“重大信号”类的文章,比如《这个事干不好,中央会找省委书记省长说事》。 另外像《8700万党员,务必要弄懂一个新词》,说的“两学一做”,阅读量也超过一百万。
记者:是否总结过,这些阅读量高的文章都有哪些共性?
学习小组:阅读量高的文章并非就一定有共性,但这些文章至少能切中热点,只要切中热点,阅读量很容易增加。所以学习小组关注的从来都是热点,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内容,不会在特别冷门的问题上花费过多精力。另外,标题要做得好。与报纸时代不同,新媒体时代要拿标题跟读者打交道,所以我们拟一个标题,有时候可能会花很久,不断讨论、打磨,这非常重要。
记者:学习小组的编辑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学习小组:编辑的核心能力就是选题能力,这需要长期积累,培养新闻敏感。学习小组的团队就可以迅速发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里新的部分,随后立刻“嗅”出其中的价值。比如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时,我注意到关于发展理念的五部分内容是第一次这样系统地被提出,这就是信号,所以我们就把“五大发展理念”放在标题里。此外,还有流程的控制力、政治辨别力、持续创新力、工作推动力、自我提升力,这就是编辑核心能力的一个框架。
记者:结合学习小组的经验,谈谈做好新媒体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学习小组:做好新媒体,要过几个关:第一关是要把握好底色和特色的问题,底色必须是红色;第二关是要统筹好国内外两个大局,这个特别考验编辑的能力;第三关是平衡公共价值和商业价值;最后一关是要平衡好政治正确和讲好故事,很多人都能做到政治正确,但不一定能讲好故事,怎么将官方语言转化成适合传播的语言,这其实就是新闻人应该做的事。(郭子涵 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