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多措并举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扎牢民生保障网。

 一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加快。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工程启动实施。全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对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加强中央支持和对口支援,进一步促进新疆、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实际增长7.5%,增幅连续第6年高于经济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73:1

 三是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开始规范建立,20个省市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800多万残疾人受益。

 四是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启动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渠道进一步畅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3%87%。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加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40元,服务项目扩大到12类。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发布实施,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大。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五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安排专项建设基金和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83万套,基本建成772万套。

 从计划指标运行情况看,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国际收支平衡、就业等总量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一些反映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指标进一步改善,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类指标继续向好,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类指标完成情况较好,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总体是好的。

 18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41个预期性指标中,35个运行情况符合或好于预期,5个指标运行值与预期值存在差距,1个由于统计口径变化数据不可比。需要说明的是,预期性指标的计划目标不是指令性的,也不是预测值,而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体现预期和政策导向,实际运行情况是市场行为的客观结果,可能高于预期目标,也可能低于预期目标。部分指标运行值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为体现宏观调控内需导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定得比预测值稍高一些,是全年的努力目标,实际运行结果与预期目标会有一定差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受输入性通缩以及国内部分工业品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涨幅有限等影响,实际增幅基本符合预期,但名义增长则低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主要是在国际市场低迷、内需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制造业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加上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高企以及投资品价格降幅持续扩大等因素影响,全年增长也低于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二是有的指标低于预期存在特殊因素。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制约了研发投入,加上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统计数据,由年初的2.09%修正为年末的2.05%,使得2015年预期目标未能实现。三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导致有的指标全年数值低于预期目标。受全球贸易放缓、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下跌影响,进出口总额指标增速低于预期目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加之国内市场需求不旺,导致天然气产量指标未能达到全年预期目标。此外,由于主管部门调整了户籍人口统计口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标2015年实际数与计划数不可比。

 总之,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经过五年的努力,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顺利完成。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继续深度调整、分化明显,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双双低速增长,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复苏基础仍相当脆弱,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发展面临的形势可能更加错综复杂,困难可能会更大。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放缓趋势仍在延续。外需总体疲弱,外贸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受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向就业、收入领域传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显现。二是实体经济困难继续加重。受需求不足和综合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部分行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增加,困难企业增多。一些行业和企业出现裁员或隐性失业情况。三是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新旧动力转换不均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供给体系调整滞后,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结构性产能过剩依然比较严重。四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城市和地区时有发生。水环境质量偏低,一些地方地下水严重超采。一些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五是各方面风险因素积聚交织。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支矛盾突出,地方债务存在局部风险隐患。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升,企业负债率上升,非法集资多发,潜在金融风险仍在积聚。与此同时,安全生产和民生等领域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估计经济下行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及时做好预警预案预控,更加有效应对,认真加以解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