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正在搬运收获的青柠檬。

果农(左)和电商人士(右)在查看成熟的青柠檬。

  汕头开局“十三五”大调研

  在汕头的“十三五”规划中,“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被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进行阐述。其中提到,着力打造品质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育成一批知名农业品牌,推动农产品生产由单一追求产量向质量产量并重转变;推动农业生产企业与设施装备、文化创意、生物农药、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组团发展,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跨界”发展。

  新春伊始,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南溪村就上演了一次“跨界”尝试。这里栽种的青柠檬搭上“互联网快车”——不打保鲜蜡的青柠檬从树上摘下直接送达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3天10吨青柠檬就销售一空,改变了以往批发再分级零售的模式。观察这次汕头农土特产产品火爆销售行为的背后,显现的正是“跨界思维”。 ●南方日报记者 黄晓泳

  探索 基地1/5青柠檬卖光

  几天前,在澄海区南溪村的青柠檬基地门口,基地经营者赵晓加带着几名员工,把刚刚采摘的青柠檬一筐筐从货车上搬运下来。在距离基地不远处,青柠檬园里的果农们正在采摘果实,忙得不亦乐乎。

  这跟以往有点不一样。因为过去摘完青柠檬,要等批发商来收购装车运走,而这一次是把青柠檬就地分拣打包。几名来自京东汕头农土特产馆的工作人员在基地里就地将这些青柠檬一个个用防撞泡沫套起来,然后6个一组放在一个泡沫箱内,再封装贴上快递标签发货。

  发起这次澄海青柠檬促销的汕头农土特产馆负责人杜永铢站在青柠檬园里,手机销售管理客户端不断跳出提示信息——来自全国各地的青柠檬订单不停在跳出来。“你瞧,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前一分钟这棵青柠檬还挂在树上,下一分钟,那边发来订单我们就摘下来装箱发货,两天左右的时间客户就可以尝到美味了。”杜永铢说,要是以往这个时间,青柠檬可能还没有运到批发市场。

  这次电商直接与青柠檬基地合作促销的活动究竟多火爆?在京东汕头农土特产馆的后台管理系统,记者看到,在促销开始的第二天,青柠檬成交量超过了6000单,销售量接近8000箱,总重量接近8吨。而到了第三天,销量突破了10吨。

  10吨的青柠檬,特别是在今年青柠檬滞销的背景下,对于这个基地和果农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青柠檬基地负责人赵晓加对这次活动赞不绝口。赵晓加告诉记者,以往青柠檬的销售都是走批发市场的方式——果农采果、基地收购、货车进入基地收货,再运往周边甚至更远地方的农贸市场,然后再进入零售渠道销售。去年,青柠檬的市场行情比较好,收购价为8元/斤。可到了今年,市场行情差了很多,收购价掉了一半,跌至4元/斤左右。果农预测,按这样的趋势下去,青柠檬可能有滞销的危险。

  由于青柠檬是绿色农产品,跟黄柠檬相比,在没有涂保险蜡的情况下,销售周期一般只有10天左右。一旦超过10天,青柠檬就会变黄,口感就会变差。青柠檬一年四季都可以收成,但由于新春时期天气阴霾多雨,导致其容易掉果,因此尽快采摘尽快销售就迫在眉睫。赵晓加自己经营的青柠檬园有20多亩,加上从其他果农手里收购的青柠檬,总共有10万斤果实急需销售。

  也就是说,杜永铢的团队3天就为赵晓加销售了全部基地产量的1/5。同样是澄海人的杜永铢,利用自己经营的“京东汕头农特产馆”,为家乡的青柠檬做促销推广活动。于是,新的电商销售加快递运输方式,取代了以往批发到农贸市场的方式。“果贱伤农”的情形也被打破,电商人士主动出击给果农们带来了优惠。

  这种主动出击,在杜永铢看来,就是“跨界”。以往的电商销售形式,也大多是等生意上门再触网。

  展望 打造惠农的农产品电商生态链

  “我们挑选这个基地的青柠檬,是因为产品质量确实过硬。订单最远发到了内蒙古和新疆,全部都是按照9.9元的价格包邮寄到家里。”杜永铢说。

  9.9元的价格,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一箱青柠檬有6个,总重超过1斤,在田间收购价格就差不多近6元钱。另外,杜永铢介绍说,一个泡沫包装保鲜盒、果实防撞泡沫、外包装盒的成本每箱超过2元,快递费按照批量协议价格全国物流每箱物流费用5元。组织这次销售,杜永铢的公司有近10名员工日夜轮换工作,另外还要付出平台销售收入的税务成本。

  即便不计算人工费用和税务成本,每一箱柠檬销售出去,杜永铢差不多要亏3元。这一次促销,他卖出去了差不多10000箱青柠檬。

  杜永铢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希望打造一个农产品电商生态链。用这个生态链来惠农,帮助果农扩产增收,提高销量。”杜永铢说,这条生态链表现为“互联网+公司+基地+果农”,互联网是电商平台,公司就是他的电商运营公司,基地则是当地的青柠檬基地,果农就是这些种植者。生态链将传统的生产收购与网络销售结合起来,比较适合农产品增收扩产以及远程销售,是一个在新时期建设现代农业时可以尝试并推广的“农产品电商”模式。同时,通过生态链的建设,杜永铢也打响了自己经营的电商平台的品牌。

  对话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

  对于农产品电商,杜永铢觉得,必须使用“互联网+”模式,而不能用“+互联网”模式。他认为,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是专业的电商平台来帮助果农进行促销,果农还是专业负责水果生产,按照环保绿色的理念,提高并保证产品质量,而销售就由电商平台运用掌握的网络资源进行统筹。“+互联网”则是果农既生产水果,又自己开拓电商平台,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果农对互联网和电商不了解,操作起来没有门路,很容易出现投资亏损的情况。

  “现在互联网、电商的概念很热,很多人跃跃欲试,但由于操作不专业,结果搞得一塌糊涂,于是就抱怨说电商渠道不行,还是传统的销售渠道靠谱。这其实就是一个错误的经营思路导致的思想误区。我们要发展农产品电商,就必须破除这种误区。”杜永铢说。

  在推广完青柠檬之后,杜永铢又将这种模式用来推广南澳咸鱼,惠及南澳渔民。南澳咸鱼以69.9元/500g的价格在网上销售,并使用京东物流、顺丰物流等方式包邮送往全国,确保新鲜食材快速送达客户手中,该产品也得到网购消费者的青睐。

(原标题:汕头“十三五”规划促农业“跨界”发展 搭上“互联网+”3天卖10吨青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