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春晚”让传统媒体焕发新魅力
吃过年夜饭,当然就轮到每年除夕夜的重头戏——全家一起看春晚。然而,有很多人并没有像李文一家这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而是选择了通过看移动互联网直播的方式。这些人中,有远在海外的学子,也有坚守在各个岗位上无法回家的人们。
数据显示,除夕夜,猴年央视春晚直播期间的受众总规模达10.33亿。其中,多屏直播收视率达30.98%,超过1.3亿人通过在线收看了春晚,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了41%,并且数据涵盖了海内外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通过多终端多渠道收视与互动的观众。
此外,与很多年轻人一样,连续6年播出的央视网络春晚也成为李文追捧的对象。网络春晚将现代人的互联网生活搬上了荧屏,App大联欢、360°全景舞台、实时欢唱、一个人的乐队……这些富有科技元素的创意,给李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媒体人,在春节里,李文也没有忘记浏览各媒体献上的新春“新闻大餐”:人民日报社报网联动,图文报道让人眼前一亮;新华社的“猴年贺岁”动漫视频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播出,还积极通过脸谱、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中国春节文化;光明日报社一系列鲜活生动的融媒体“新春走基层”报道回味无穷;央视则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互动平台,推送央视新闻语音贺卡、《晒晒你的年夜饭》等专题,与电视频道内容互动。
“互联网+红包”让交流跨越千山万水
回家前,李文就给自己定下了重要任务:春节一定要教会父母用微信、用支付宝和抢红包,让父母一起进入互联网时代。
让他没想到的是,平时看着“落伍”的父母学起新东西来还真快,自己只是稍微提点一下,很快他们就按图索骥地在微信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小伙伴。爸爸通过添加联系人加入了当年的“陕北知青群”,妈妈也加入了单位的“退休干部群”。
除夕夜晚,李文家里不时传出“咻咻咻”的声音。而经过几轮的“咻红包”,那神秘的“敬业福”始终不见踪影。这时,李文妈妈的感慨也与很多网友相同,“网络红包已成为了春晚当之无愧的标配”。
根据蚂蚁金服公布的数据显示,春晚期间,有1亿用户参与了支付宝的抢红包环节,分享了8亿红包;近79万人集齐了福卡,平分了2.5亿大红包;“咻一咻”最高互动峰值达到了210亿次每分钟。互联网的出现,正在让网络红包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年俗。
今年春节的诸多变化让李文忍不住感慨:过去的春节是小家庭团聚的日子,如今的春节已经成为互联网渠道下沉和用户拓展的黄金期。被互联网化的不仅仅是春节,而且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红包“咻”出的也不仅仅是金钱,而是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和感情。(作者:吴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