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鸿翔记事起,每逢过年,他总会站在自己家的阳台,拿着手电筒等待检车员爸爸的列车呼啸而过。

在车的那头,爸爸的手电会亮起,石鸿翔收到“信号”后,同样会打开自己的手电筒,向远处摇一摇。短短几秒,父子间的小游戏持续了数年。

石鸿翔的家乡在安徽蚌埠,是一个依铁轨而建、因铁路而兴的皖北小城。在这里,秦岭淮河将中国划分为南北、京沪高速铁路贯穿其中。

今年,1992年出生的石鸿翔像自己的爷爷、父亲一样,作为“铁路世家”的一份子,踏上了春运的旅途。然而,他与妈妈除夕团圆饭的约定,估计又要推迟了。

不过这一次,没有坐过高铁出远门的石妈妈高红决定,今年要为在春运一线值勤的丈夫与儿子送一点自己亲手包的饺子,“中国人过春节是要吃饺子的,另外,我也想去看看他们。”

5日下午,石妈妈开始拌馅、和面、擀饺皮。见到记者前来,她连忙擦掉手上的面粉,招呼记者坐下。

“今年除夕,他的爸爸(石斌)在合肥工作回不来,石鸿翔也要往重庆跑,我还是一个人过。”说罢,石母眼眶有些湿润,“作为铁路职工家属,我也习惯了。上次除夕一家团圆,还是在6年前。”

6年前。对于这个时间,家里的两个大男人表示已经记不清了,妈妈却还记得,“那是石鸿翔出去当兵的前一年。”

“他爸爸是检车员,我希望他工作要一丝不苟,安全工作马虎不得。石鸿翔作为列车员,一定要耐心、热情地服务好每一个乘客。”石妈妈针对父子二人不同的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6日清晨,石妈妈将饺子打包完毕,还在饭盒的一边备了两份醋。“他们俩爱吃饺子,但是石斌爱吃辣椒,我在他的醋里加了点辣椒。石鸿翔不吃辣,醋得分开装。”

等到高红赶到丈夫石斌工作的上海铁路局合肥车辆段,已是上午九时许。还没吃早餐的老石看到妻子送来的饺子,乐开了花,连忙说,“辛苦你了。”

石斌有着35年的检车经验,是车辆段的“老江湖”。“我们的工作,从摸轴温、敲打螺栓看松紧度,事无巨细,但是每一件事都是事关铁路运输安全的大事。”

吃饱后的石爸爸越说越起劲。看得出,他对自己的工作保持着很高的神圣感。“有一次,我发现两段铁轨的互勾差已经到了70毫米,赶紧报告并进行调整。要知道,70毫米足以……”

没等石斌说完,思儿心切的石妈妈就打断了他的话。“你在这好好工作吧,我还得给儿子送饺子去。”

从合肥乘坐高铁至上海,这一路上,石母谈起儿子都是满满的自豪。“他从当兵到考进铁路,都靠他自己的努力,走到今天很不容易。”

列车行至上海已是当天下午,第一次坐高铁的石妈妈却发现自己的列车仅经停上海虹桥站,而非石鸿翔工作的上海南站。好在几经辗转后,她最终还是赶在了石鸿翔的车发车前,见到了儿子。

递上饺子后,石妈妈默不作声,只是盯着吃饺子的石鸿翔。

“在外面过年,自己要注意身体,好好工作。”简单叮嘱后,石母一人伴着上海的余晖踏上了回家的路。

今天,她走了620公里,与家人短短相聚,她表示已经足够,“我还有个小愿望是希望家人除夕能团圆,不过还是要以工作为主,希望明年(能实现)吧。”(记者 马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