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2日,2015广东省云计算大数据开发者大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学界、业界的约4000名与会者汇聚一堂,帮助政府、企业及公众正确认识数据,助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广州地处珠三角城市群的几何中心,具有连通全球、衔接港澳、辐射华南的独特区位优势。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更促使广州的引领、集散功能不断加强。”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吴伟萍表示,广州拥有华南科技资源聚集的优势,全省2/3的普通高校、70%以上的科技人员、97%的国家重点学科、约7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均落户于广州,为产业创新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同时,广州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65%,汽车、石化等先进制造业保持增长势头,电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点,广州具备了创新发展的坚实产业支撑。”吴伟萍说。

  然而,与国内外城市产业创新的先进水平相比,广州目前仍存在两大短板。吴伟萍指出,其一,高新技术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弱,科技产出率及成果转化率偏低,产研融合度亟待提高;其二,产业创新的辐射效应偏弱,对区域产业资源整合不足而同构有余,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

  吴伟萍建议,广州应利用建设“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围绕产业链实施基于集群的创新资源整合战略,以形成协同创新优势。着力提升广州产业集群层次,做强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等产业链高端环节,成为华南地区产业创新中枢;与珠三角城市群以及环珠三角、泛珠三角展开产业对接,在更大范围有效利用生产资源和科研资源;深化与港澳台及东盟更紧密的科技与产业合作,推进与发达国家的产业高位对接和研发合作,促进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同时,加强集群化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以“互联网+”为引领的产业新体系。

  广州市人大代表、黄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小华亦分析,2016年1月,中国PMI为49.4,继续走低,低于2015年12月,连续12个月同比为负数,连续6月低于50%,表明国家制造业寒冬不减。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高端制造业聚集的区域,同样也面临着压力。钢铁、石化、快消等行业下行压力很大,曾引领全国的“广州制造”风光不再。

  他说,产业在创新的投入动力不足。全国有64家工业设计中心,广东省有11家,其中深圳占了5家,广州只有2家,都在开发区(广电运通和亿昌科技)。即便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制造、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仍然是国外购买的。事实证明,以市场换技术的方法难以为继。“广电运通能成为国家级的研发中心背后是一系列产业创新数据——去年产值30多亿元,利润2个多亿,R&D3个多亿,占产值超过10%。”

  陈小华深有感触:“要主动拥抱‘互联网+’,发展智能制造。要积极推动和引导互联网、大数据在制造业的集成创新应用。”他认为,广州还应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在人才领域上还要加大挖掘、培育。“每两年留交会上,北京、江苏、浙江企业异常活跃,而广州参与度很低,空间还是很大。”

  他还建议,此外,广州要把深挖科技潜力作为主要行动方向。除了加大科技投入之外,还应该加大对外科技合作,在中新知识城等国际平台上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国际化科技创新节点城市,追踪世界“科技+产业”的新动向。(记者 许晓冰 陈思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