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瑞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断研发高科技的产品。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过去五年,广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认定总部企业320家,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26:31.97:66.77。事实上,广州已经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国际需求复苏缓慢、互联网大潮来势汹汹、传统商贸转型迫切……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州如何抓住历史性的交会机遇,寻找下一波的产业增长动力?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广州的产业图景:实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促进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形成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建设全省乃至华南地区产业新高地。

  《纲要》特别提出服务业发展“两个70%”的目标,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均超过70%。未来,广州更加注重服务业结构优化,更加注重服务业的创新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朱伟良 马喜生

  关键词.互联网+行动计划

  琶洲创新集聚区打造“广州硅谷”

  位于广州天河区的欢聚时代(又称“YY语音”)公司内,分管娱乐板块的副总裁陈洲正在筹谋挪腾新的场地。随着互联网粉丝经济的崛起,欢聚时代平均两年扩大一次办公场所。去年,欢聚时代拍下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地块,吸引这家“独角兽”企业的是集聚区吸附互联网创新要素的影响力。

  “十三五”期间,广州全面启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度介入生产生活各领域。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新业态、互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公共服务等近年来悄然产生的概念密集出现。

  这些新领域中,互联网+公共服务已经在广州试水,省妇幼医院开通了微信支付系统,病患取药不再需要排队。去年,广州基于互联网的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多达67.5亿元,位居全国试点城市第一。

  《纲要》提出,广州高水平规划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对标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等创新区域,促进互联网创新要素集聚,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形成广州科技进步新引擎。

  蓝图已经绘就,定位已经明晰,关键在于战略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既抓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又抓产业链配套,建设互联网领军企业总部基地,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互联网总部企业,培育一批本土领军企业,带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集聚区还要形成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融合。

  在专家看来,以琶洲为起点,通过市场化的驱动使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在这里交会突破,特别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的突破,可能会形成新兴的产业集群,带动经济爆发式增长。

  广州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1+1+9”电商集聚区再到琶洲电商总部,从城市中心到区域延展的均衡布局,电商作为广州新兴产业将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变量,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经济模式有望成为广州未来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

  全新的产业格局下,在工业企业的智能制造到制造业的信息化支撑乃至生产性服务业的电商结合的探索中,研发、设计、制造、后续销售、物流、市场等全链条要素的软性服务正在通过“互联网+”逐步延展开来。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

  试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数据交易市场

  对广州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是一大“心病”,在数据挖掘工程师眼中通过大数据梳理可以向银行一览无遗地展示企业盈利能力和潜力,“未来,数据将作为银行放款的必要条件”。民生银行根据数据挖掘工程师提供的信用报告,已经为100多家中小企业放出20多亿元的贷款。

  作为服务业中的一环,大数据的应用既神秘又富有潜力。不过,在数据挖掘工程师和大数据机构眼中,广州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还有待推动。由于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还处于封闭状态,近年来广州的代表和委员不断呼吁适度放开,以吸引云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安全、数据外包服务企业聚集广州。

  大数据运用的市场价值已经吸引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前来广州淘金,去年底京东集团与广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00亿元打造云服务项目;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各自在广州建立数据中心。

  《2015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767亿元,预计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9000亿元。而广州可以占到7%,630亿元左右。

  在广州大数据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会长助理刘代焰看来,广州依靠雄厚的软件业发展基础,带动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仅仅广州天河便会聚了全广州70%的软件企业,IT从业人员聚集度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位居全国第二。

  大数据如何加快商业化成为今年广州市“两会”的焦点话题。市政协委员吴阳阳在提案中指出,广州超算中心在动漫渲染、电子政务、安全服务、数据容灾等应用方面大显身手。但是短板也很明显,国际交流与合作不足,嫁接国家重大领域的科研项目较少,应用软件开发的周期过长,人才梯队与技术支撑尚未形成系统。对此,吴阳阳建议,政府可以为超算中心应用投入一笔兜底资金,降低使用成本,让其在商业化服务上有更多作为。

  《纲要》为广州大数据产业提出时间表,未来五年广州争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数据交易市场试点,组建广州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

  “十三五”期间,广州提出探索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服务创新管理机制,让政府公共数据资源适度向社会开放。专家认为,广州的这一举措具有前瞻性,社会各界利用大数据开展研究和公共服务创新,将有力地为广州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支撑。

  广州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希望依托互联网高地的技术支撑,通过发展大数据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部门开始认识到自己手中掌握的数据可以用起来。

  专家预言,广州市政府数据开放如果能够按照五级技术成熟度模型的规划,广州达到数据生态的阶段时间不需太久。那时候,全社会的数据,包括政府数据、公共事业数据、科学机构、大企业数据等全都在广州数据开放平台上,围绕这些数据形成丰富的数据生产、数据消费、应用培育、产业升级的生态圈。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

  2020年形成千亿级工业体系

  2014年,广州数控攻克了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最后一个难关——减速器,掌握了被国外垄断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的全套核心技术。据了解,广州数控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研发花了长达7年的时间。7年间,广州数控将每年营销收入的10%投入到技术研发,2014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4亿元。如今,广州数控生产的机器人已实现了95%以上的部件自主研发。

  广州数控攻坚克难、自主研发仅仅是“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进发,产业升级换代、不断推陈出新的一个缩影。

  在装备制造业较为集中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基本形成了从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到下游应用集成的智能装备完整产业链条。共集聚了57家智能装备企业,总产值达到79亿元,近五年持续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为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广州市已明确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在已经印发的《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中,广州提出2015年至2017年,将安排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

  广州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广州的先进制造业将依据“广州制造2025规划”推进,该规划已经上报市政府。除了继续做强汽车、电子、石化三大支柱产业外,初步计划以南沙区、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三地为集聚区,重点发展重型设备制造、智能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

  在《纲要》规划中,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先进制造业,打造“四梁八柱”的制造业支撑体系,到2020年形成“54321”的千亿级工业体系。“54321”千亿级工业体系是指:5千亿级产业1个(汽车)、4千亿级产业1个(电子信息)、3千亿级产业1个(石化)、2千亿产业1个(电力热力)、1千亿级产业2个(电气机械、通用专用设备),争取将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业,医药制造业打造成新的千亿级产业。

  政策利好下,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等全球机器人四大巨头,以及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等国内知名企业,都纷纷选择落户广州。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

  形成5个两千亿级产业集群

  “如果能够精准地‘靶杀’癌细胞,她是不需要未雨绸缪地选择乳腺切除术的。”广州瑞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博奥生物”)总裁黄若磐为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把了个“脉”。

  作为全球首位研发出人类细胞因子蛋白质芯片的科学家,黄若磐开辟了一条癌症治疗新路。通过蛋白芯片技术,只需病人几毫升的血量,就可以准确抓住即将或刚开始病变的细胞,让医生精准地“秒杀”掉,防止癌变的可能,也为病人争取治疗时间。

  “2009年黄博士带着蛋白质芯片技术回国成立公司时,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都从未听过该项技术。”瑞博奥生物副总经理谢树鑫原是深圳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因为看好蛋白质芯片技术,决定一起二次创业。

  黄若磐创业的同时,经过多年辉煌之后,广州传统支柱产业正在面临挑战。去年底,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人大视察政情通报会上也表示,广州的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业投资大项目少、增速较慢,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石化支撑作用有所消退。

  厚重庞大的传统制造业转身艰难,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活跃在广州开发区、天河等区域,成为抢占高端产业链、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新方向。在黄若磐为代表的“高精尖”专家型创业者看来,广州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涌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丰富活跃的民间资本和日臻完善的创业环境将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成长提供了土壤。

  未来五年,广州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时尚创意产业5个两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新业态培育计划,制定服务业新业态企业认定办法,重点扶持发展个体化医疗、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云计算与大数据、增材制造(3D打印)5大新兴业态。“十三五”时期,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到2020年达到4000亿元。

  在广州开发区,另一家生物公司——广州锐博生物的科学家们给出了让人兴奋的答案: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让这种致癌基因“沉默”和“睡眠”,进而开辟一条癌症治疗新路。战略型新兴产业崛起,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正成为新一轮创富机遇的“掘金者”。

  “公司计划完成两个核酸药物临床前研究,今年申报临床试验。一旦上市,有望实现数十亿元的年销售额。”锐博生物副总裁杨瑾文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