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继博客、社区、贴吧、微博之后,微信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成长土壤
现如今,似乎不玩儿自媒体,都没法与人交流了。从前人们见面的问候语是“你吃饭了吗”和“今天天气不错”,如今变成了“你关注我的微信公号了吗?扫下二维码吧”,抑或是“昨晚看了你写的文章,我打赏了哟”。
过去,媒体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普通人的发声渠道非常少。而当下,中国传媒业发展风云变幻,传统媒体整体式微,各种自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发展得势如破竹。互联网似乎让一切成为可能,本来是具有雄厚资本的机构才能运营的“媒体”,加上个“自”后,一下子“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媒体创建自己的媒体渠道,方便快捷地发布信息、表达观点,和这个世界聊聊。
内容良莠不齐 定位趋向“小而美”
自媒体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运营者基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编辑内容,这也导致自媒体虽然数量众多,却良莠不齐。尽管不乏颇具口碑的自媒体,但大多数质量不高,不少自媒体内容低俗甚至让人三观尽毁。
好的自媒体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令用户或享受阅读的愉悦,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受到思想上的启发等。其不仅可以收获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用户的青睐,还可以建设自媒体矩阵,进行跨平台传播,通过多种方式盈利。
自媒体“十点读书”是泛流量、高质量公号的代表之一,几乎每篇文章的阅读数都在10万以上。目前已拥有300多万粉丝,用户跨越各个阶层,是同类自媒体中公认的龙头。“十点读书”还建设了多个微信公号,成立“十点矩阵”,并推出音频产品“十点电台”,每期在喜马拉雅、荔枝、网易云音乐等网络电台上的播放量约为50万。
多数自媒体质量一般,发布的内容也十分随意,或是对生活琐事进行流水账式记录,或是发些鸡毛蒜皮无人问津的信息,或是肆意从网上照搬一些吸引眼球的低俗信息。优质的原创型自媒体具有很高的价值,但那些侵犯知识产权、依靠剽窃内容为生的自媒体,以及那些通过诱导分享等违规操作进行涨粉的自媒体则破坏了行业生态。
传统媒体有严格的“把关人”制度,因而内容质量有一定保障。但自媒体缺乏“把关”机制,内容难免良莠不齐。目前,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已密集出台相关办法条例,推动媒体生态健康有序发展;腾讯也出台相关规定对违规的微信公号进行封停等处理,用户可以对涉嫌抄袭欺诈、诱导分享、恶意营销等内容的微信公号进行举报。经过规范管理和市场调节,一部分自媒体终会被淘汰,只有留下的才是精华。
许多自媒体正朝着“小而美”的方向发展,在垂直行业寻求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发展,具有专业化、个性化等特征。
一方面,自媒体带有运营者个人的鲜明个性。“六神磊磊读金庸”可谓是垂直细分自媒体中的典范。作为骨灰级金庸粉,六神磊磊以金庸武侠解读万事,武侠典故信手拈来,并以此对热门时事文 / 张宇 沈阳继博客、社区、贴吧、微博之后,微信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成长土壤点评解读,角度妙趣横生,分析鞭辟入里,深受读者喜爱,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六神磊磊的风格早已自成一家,别人想模仿也学不来,在用武侠典故解读时事这一垂直领域无人能敌。
另一方面,用户的多元需求也推动着自媒体向差异化方向发展。比如,报道新闻事实的媒体有很多,但揭秘新闻报道幕后故事的媒体却鲜有。微信公号“刺猬公社”正是为填补这一市场空白而生,首篇文章便揭秘上海电视台记者如何在福喜工厂卧底暗访。“刺猬公社”的用户多为传媒从业者、传媒专业教师和学生或对传媒感兴趣的人,用户除了想了解幕后故事外,还希望了解传媒发展动态、媒体创新表现等。“刺猬公社”结合自身特点与用户需求,逐渐将定位确定为“泛传媒观察原创平台”,满足用户在传媒观察研究这一垂直细分领域的需求。
优质的垂直化专业自媒体在行业中可以担任意见领袖的角色,并成为所处行业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纽带,与产业链形成合力,产生巨大能量。对于用户而言,行业垂直、领域细分的自媒体定位更加精准,更能满足其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如国内第一个获得天使投资的垂直自媒体“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将其定位为解决餐饮企业老板面对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焦虑,以媒体为中心形成餐饮及其产业链高价值用户的入口,同时打造社交和服务平台。
供图/GETTY
媒体巨头抢占市场 自媒体抱团联盟
中国互联网生机勃勃,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嗅觉灵敏的媒体巨头们当然感知到了自媒体将创造的巨大价值,纷纷重拳出击抢占市场,打造各种自媒体平台,吸纳自媒体创作者加入。自媒体平台可谓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继博客、社区、贴吧、微博之后,微信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成长土壤。腾讯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5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9%。微信巨大的用户数为微信公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微信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经突破1000万,每天还在以1.5万的速度增加。腾讯11月12日发布的《众媒时代:2015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微信公众号活跃量近200万。微信公号的发展无疑带动了整个自媒体市场的繁荣,使自媒体成为潮流。
老牌的互联网公司很早便开始在自媒体领域圈地。百度有“百度百家”,腾讯有“腾讯大家”,网易云阅读开放自媒体入口,搜狐新闻设立自媒体平台,新浪博客打造全类别自媒体集中地,360推出自媒体百科频道。
各种新媒体产品也盯上了自媒体这块大蛋糕。上海报业旗下的新媒体产品界面声势浩大地组建了号称史上最大的自媒体联盟;一出生便风华正茂的今日头条斥重金推出“头条号”,并打出响亮旗号——“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一点资讯也开放了供自媒体进驻的媒体频道。而虎嗅网、钛媒体、36氪、果壳网、砍柴网、爱范儿等新媒体产品则是专注于某个垂直领域的专业化自媒体平台。
WeMedia、NewMedia、(熊猫自媒体联盟)、JMedia(界面自媒体联盟)……据统计,国内目前已有约70家自媒体联盟,既有全行业综合性联盟,也有细分行业自媒体联盟。目前,国内已形成多轮驱动的自媒体联盟生态,自媒体联盟主要有三大模式:单中心联盟(自有核心账号),多中心联盟(自有跨行业账号矩阵),“N+模式”松散聚合型联盟(综合性、垂直性)。
很多优质的自媒体自发抱团,他们多拥有相近的价值观和相似的用户群体,抱团后不仅在品牌传播方面实力增强,商业运营能力也更强大。另外,一些自媒体平台也进行了联盟。如《时尚先生Esquire》《南方人物周刊》《GQ中国》、腾讯“谷雨”、网易“人间”、界面“正午”“地平线”“单读”8家媒体平台联合发起成立非虚构创作联盟,旨在繁荣非虚构创作生态、发掘及培养优秀人才、普及中文非虚构创作标准。
资本投资火爆 社群拓展商业模式
2015年被称为中国自媒体创投元年。从立春到冬至,自媒体拿到投资的消息此起彼伏。在国内创投圈,不少投资人正如饥似渴地寻找优质自媒体项目,而一些微信公号的估值早已过亿。自媒体“罗辑思维”10月20日正式对外宣称获得B轮融资,估值13.2亿元,令人哗然,而这只是今年融资盛况中的冰山一角。有统计显示,8月17-22日不到一周时间,国内检测到的融资事件就有42起。
自媒体从个体走向规模化运营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兼职运营,第二阶段是专职运营,第三阶段是团队运营,第四阶段是全商业化模式的组织运营。资本可以加速自媒体的迭代,使其更快地完成第四阶段。而现在,资本已加速进入自媒体。
其实,资本对自媒体的投资并非只是因为看好其传播价值,更在于这些自媒体聚集的资源和用户所能创造的商业价值。资本的嗅觉一般最为灵敏,连资本都看好的方向一定代表着未来的趋势。
运营自媒体,当然不能只是自嗨,需要维护用户、加强互动、建设社群,形成品牌效应,打造粉丝经济。“罗辑思维”以创始人罗振宇个人为中心在网上形成社群,一方面通过提供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另一方面通过会员付费制粘住用户。罗振宇称会员付费制并非盈利模式,而是对用户进行筛选,为建设社群做准备。在他看来,社群本身就是一个百变的商业模型。“罗辑思维”还对社群进行分级,打造“铁杆粉丝”,通过社群进行营销并贩卖商品等。但“罗辑思维”的社群模式多通过情感维系,当其走向商业化后,粉丝是否还能理性地进行无条件的资金投入,仍值得观察。
广为人知的“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进行独家内容发布的自媒体,口号是“一个人的财经频道”,用户数过百万。吴晓波通过团队运作吸引了大批粉丝,并把粉丝打造成一个社群,为该社群搭建精神框架,确立价值观;还进行组织化,成立班委组织并指派班长,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如书友会、旅游大组、创业大组等;通过社群召集粉丝改造咖啡馆、创办创业公益基金、众筹电影等。
通过运营社群,自媒体不仅增强了用户粘性,还发展出电商等盈利模式,形成粉丝经济。“新媒体指数”近期推出的《全国社群类微信公号传播指数周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群类自媒体的火爆。社群化运营将成为自媒体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文/张宇 沈阳 张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沈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