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总共6次历经10年,终于达到日本传经。如果当时就有移动互联网的话,鉴真只需要在某个内容平台上开个帐号,就可以实现全网共享了。”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以鉴真东渡为例,比喻互联网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夏勇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互联网实力的展现,“在互联网行业,中国长期以来更多的学习者和跟随者,更多的是‘引进来’,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产品。但现在中国科技企业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在不断创新和引领,影响业界,影响国外。”

事实上,今日头条成为引领同行的案例。在北美、东亚和南亚一些国家,都出现类似今日头条的产品,它们被称为当地的今日头条。夏勇说,“当国外的来今日头条交流和调研时,发现我们的技术已经领先同行1-2年。可以说,在这个领域,今日头条作为一个民族品牌的互联网企业,正在‘走出去’,影响国外同行并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夏勇认为,媒体融合、移动互联与社交网络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他们的出现,在改变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扩大传播范围,深化传播深度,提升传播效率。具体体现为:一是文化传播更加扁平化,文化传播可以从精英传播延展到大众传播。因为高度互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如今日头条3万个头条号中有2000多个讲述各类文化的自媒体号,半年发布18万篇稿子,产生4亿阅读量;二是文化传播更加精准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已经在信息的精准分发和个性化推荐上展现了令人兴奋的效果。

夏勇认为,针对个性化推荐依然还有很大空间。读者对长尾信息的需求很大。比如,对某一个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推荐,今日头条目前匹配的精准度能够达到50%,还需要不停地改进技术,让长尾信息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到70%-80%,甚至更高。

“2016年,互联网+资讯领域将会发生很多变化,我们拭目以待。今日头条能做的就是把技术和产品进一步优化。”夏勇说。(易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