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界有一个疑问,互联网作为一个流动的系统,你怎么可能把果冻钉在墙上?”在16日晚进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青年网总裁、总编辑郝向宏与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共同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在回答记者如何让青年成为网络好网民的问题时,郝向宏首先抛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开始了自己的回答。

中国青年网总裁、总编辑郝向宏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果汁由什么构成?如果改变胶质的黏性就可以将果冻钉在墙上。”郝向宏说,“中国青少年现在有3亿多是网民,他们作为网络的原住民,如果听任他们自发、自由的流动,网络的清朗空间就不可能建成,网络上的中国力量和中国道路也不可能显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加强网络上正能量的引导,让青少年在一种理想、信念这样的黏性当中,不但可以成为钉在墙上的果冻,而且可以成为网络星空里最明亮的星星。”

郝向宏说到,“中国青年网推出了‘青年之声互动交流平台’,这个平台真正的听到青年的声音。通过O2O的办法在线下帮助青年解决一些问题,这样让他们真正的相信在网络上发出的一些声音,其实是会得到线下现实当中的最大帮助的。这个也就是我们国家现在要驱除网络对于青少年的伤害,特别是不良内容、淫秽信息的伤害,让青少年成长为在清朗天空下能够担当的新一代。”郝向宏认为,只要加强网络秩序的管理,把网络双刃剑让它负面的内容变的更少,正面的内容变的更多,我们就有办法把果冻钉在墙上,同时让青少年成为网络星空当中最闪亮的那一群星星。

随后,郝向宏在谈到中美青年乃至世界青年,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时说,网络是属于青少年的,现在的青少年怎么样,未来的网络也会怎么样。如果青少年怀抱着“共有家园”的理念建设我们的网络,将来不但网络空间会更加清朗、更加和平、更加充满友谊和爱,而且我们现实空间也会变得这样。但是如果各种文化格格不入,互相冲突,网络上就会乌烟瘴气。那么在现实空间当中,也会变得狼烟四起。郝向宏说,“我觉得‘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与其说是为互联网而召开的,不如说是为了人类未来家园的共同美丽、干净和安全而召开的。通过大学生互联网论坛,无论是中国的大学生网民,还是美国的大学生网民,他们都表达了三个鲜明的理念:1.网络是中美青年乃至世界青年今后成长、创业共有的空间,我们要呵护好这个空间;2.青年要有网络伦理,要修复网络生态,让一代一代的青年共有一个绿色开放的家园;3.要从自身做起,增强网络安全的意识,不要让网络上的不良内容和技术上的‘后门’和‘暗道’阻碍了青年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郝向宏说,我们相信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网络治理道路”和世界各国网络治理道路的共同交融,必将是人类共建一个良好的有生机活力的命运共同体的将来,这个将来也将更快的到来。(记者  郭蕾  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