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民掌握了更多的发声渠道,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越来越热衷发表自己的意见。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渐成主流,人们在大段文字中只能记下少数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因此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网络语言逐渐浓缩成为能指代某一社会事件的词语,这些词语的背后不仅包含一个完整的故事,还包含着人们投射在词语中的情绪和态度,我们称之为“词媒体”。
“词媒体”是指把词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将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浓缩在一个词语中,便于口口相传,最大限度地加快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取最大的社会关注度。
例如“ALS冰桶挑战”一词是由名为“秀江河”的用户通过互动百科词条编辑器创建的。词条最初的创建者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他确定词条的名称及词条释义的大体框架。词条的名称一旦确定不能改变,只能对词条信息进行扩充。某个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存在多种浓缩提炼的方式,词条提炼是否准确,是否具有超强概括性,是否具有超速传播的潜质,这关键的一步是由最初的词条创建者迈出的。
国内的互动百科称这群热衷创作分享的人为“智愿者”。在词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智愿者们的交流和互动非常重要,通过智愿者们的共同商讨达成一致结果,修正词条中的错误信息,不断补充完善正确信息,从而提升词条的内容质量。
每个词条的生产过程都伴随着用户互相的商讨与交流。智愿者之间基于共同认知进行知识生产,针对某一共同的主题进行探讨,帮助用户之间更好地分享知识、达成一致认识。通过这一过程,词条质量和传播效果大大提高。
词媒体传播与全民造词
词媒体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混杂、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交互影响的动态传播过程。词媒体是互联网用户之间的接头暗号,具有高度浓缩性和极强暗示性,有加速热点事件传播的作用。有些词媒体虽然传播范围广但也未能推动事件的即刻解决,它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某某门”“某某族”这种表述能够衍生出一系列的词媒体,像“监狱风云”“欺实马”等表述仅指代某一特定的事件或现象。
词媒体的传播主体包括全体网民、传统媒体和专业机构。信息的创建者、消费者和提供者都是词媒体的传播主体。身处Web2.0时代,在信息碎片化大潮的裹挟下,全体网民都陷入了造词用词的集体狂欢中,连一向严肃的党媒官媒也频频使用网络热词以显示亲民的姿态。现在人们对造词的狂热就像全民集体参与造词狂欢节,人人参与,人人传播,人人调侃,人人发泄。
网络世界的匿名性使得人们的话语权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在传播话语权掌握在大众媒体手中的时代,民众私下造词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传播。互联网时代,话语权掌握在网民手中,只要某个新词语能够精确反映某一信息,或触及人们的敏感点,或成功调动网民的某种情绪,网民便会自发传播从而使词语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词时代的迅速发展,专业的传媒机构和职业记者也成为热词的传播者。在词时代,互联网广场里人人都是词媒体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传受双方的高度融合、群体化的受众
受众即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是信息传递活动的目的,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互联网时代,受众的能动性得到进一步释放,传受双方的界限更加模糊。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Web2.0时代背景下的词媒体,其受众具有传受双方高度融合和受众群体化的特点。
新时代的受众具有集传受双方身份为一体的重要特征,庞大的受众会转化为庞大的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从而加速信息的传播速度。截至2014年底,互动百科各媒介终端共拥有1000万新媒体粉丝、1720万手机App用户。日均5000万名中国移动手机报读者每日会收到互动百科为他们提供的词条服务,这些用户都是词媒体信息的接收者。庞大的词媒体信息接收者通过贴吧、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平台积极参与讨论,把词媒体信息加速传递出去,从而进一步提升词媒体的影响力。
网络热词、新词背后反映社会热点事件或现象。词媒体之所以能够一下抓住人们的眼球并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影响,正是因为他们背后传播的事件或现象足够吸引民众。例如入选2014年互动百科年度十大热词的“小苹果”一词无论在互联网上还是现实世界都十分火爆。“小苹果”一词反映了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急需通过健康的渠道寻找发泄途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民精神文化活动的匮乏。
海量词条及词条背后包含的详尽信息和丰富多样的词媒体栏目是词媒体传播活动的主要内容。词媒体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它真实地反映民众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诉求,传播势头愈发强劲,传播内容必然愈发丰富。
词媒体助力事件传播
词媒体的传播过程不是单向的、静止的,而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混杂、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交互影响的动态传播过程,是一种去层级化的互动传播。
热词作为词媒体的传播载体,最初在网际范畴内传播,当某个热词在网络世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流行性之后,它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就有了报道价值。热词经由大众媒体的报道进入公众视野,借由传统媒体巨大的公众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了热词的使用范围、提高了热词的社会音量。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达成了对这一词语的共同认识。传统媒体的报道又助推热词在网络上的又一波发酵。人与人之间就热词进行讨论属于人际传播,热词机构面向广大用户发布热词、大众媒体向公众传播热词都属于大众传播。这一传播过程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交互作用的过程。
例如“APEC蓝”最初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流行,表达了居住在北京的人民对蓝天的渴望,同时表达对利用应急行政手段获得的蓝天随着APEC会议结束就随之消失的担忧。此时的蓝”只是在网络上小范围传播,并没有造成公众的大范围关注。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晚宴前用到“APEC蓝”一词,表示希望“APEC蓝”能够成为常态,保持下去。因国家领导人和各路主流媒体对“APEC蓝”的重视,网络上再次掀起对“APEC蓝”的新一轮讨论,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传播,使“APEC蓝”一词持续升温。
作为国内传播界的风向标,我国第一党报《人民日报》对词媒体的使用常常大胆而出人意料。2012年11月3日,“屌丝”这种流行在网际范畴内,且含义、形式都不是很文雅的词语居然出现在了《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中。网友对党媒如此亲民表示震惊。“屌丝”被党媒使用只是众多传统媒体吸纳网络热词的一个例证。随着互联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传统媒体会越来越多地吸收网民智慧、正视民间诉求。互动百科领头的知识媒体联盟组织,致力于打通词媒体进入传统媒体的渠道。日后,词媒体会越来越常态化地出现在传统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网络舆论场与主流舆论场的互动传播必将使词媒体迸发出更加充沛的活力。
词媒体的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能够丰富传统语言形态,为现有语料库提供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其次,塑造传统媒体的亲民形象,体现传统媒体的亲民姿态。最后,词媒体能加速事件的广泛传播,激发社会讨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舆论监督合力,加速事件解决的进程。
词媒体是时代文化的镜像,记录时代面貌,反映时代特征,多层次立体化展现人们的心理状态。在互联网世界掀起热潮的网络热词往往体现民众对热点事件的态度。例如“欺实马”“我爸是李刚”这些词语中凝结民众对嚣张跋扈的富二代的调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对某些官员滥用权力的不满。网民借由网络热词不断地深入挖掘事件真相,抛出新的发现,引起更热烈的讨论,形成一股舆论风潮。这股强大的舆论力量给权力部门造成压力,推动权力部门加速事件调查进程,从而推动事件的迅速解决。网络热词的盛行倒逼权力部门公开调查,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
(周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