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放】

一年一度的电商“年中大促”再起,各大电商摩拳擦掌,竞相吆喝。然而,假冒伪劣、虚假促销等问题仍未见根治,面对各家电商眼花缭乱的高折扣、低价格,消费者“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相关链接】

超四成网友认为电商促销系噱头:商品价格变化不大

“6.18”原本是京东“店庆日”,如今已成为各路电商扎堆促销的日子,苏宁易购、国美在线、天猫等电商巨头纷纷加入这场促销战,以降价、送券、闪购、团购、折上折等各式优惠手段吸引网民。日前,在中新网IT频道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发起的一项小调查显示,有超四成网友认为电商促销是“炒作噱头”,且认为“商品价格与促销前相差甚微”,但仍有六成网友表示会留意电商促销动态,找准时机下单。

电商“6·18年中大促”高潮再起 网购沉疴难去

据工商部门以及各电商平台的数据案例看,在网购过程中,虚假宣传和夸大事实,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产品质量问题,不及时履约、售后服务不到位等,是消费者的“心头之刺”,尤其在网购大促时,问题更加突出。

“6·18”狂欢背后警惕钓鱼网站使绊

据了解,一般来说钓鱼网站通常伪装成正规的网站消除网民的戒备心理,再利用比市场价低很多的特价优势诱导网民购买。有关专家提醒,防范此类钓鱼网站骗局,首先,不要贪图所谓的低价,因为几乎所有远低于正常市价的产品都是钓鱼网站的伪装;其次,进入正规的网站选购,建议选择通过中网“可信网站”验证的网站,谨防上当受骗。

发改委严打价格欺诈 明确电商连带责任

多家电商近日发起一大波促热潮,“优惠折价”等促销语铺天盖地,这些用词以后可能要慎用了。6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文解释新实施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对“虚假优惠折价”等作出详细解释。新规指出,“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此次新规也提到了电商平台的连带责任。第三方电商平台首页虚构商家低价、虚构商家促销活动、强制平台商家虚假标价,第三方电商平台都将被视为价格欺诈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