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日前正式发布了2014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境内被木马僵尸网络控制的电脑为一千余万台,而随着我国持续加大公共互联网环境监管和治理力度,大量僵尸网络控制端向境外转移。

  木马僵尸网络是指黑客使用一类称为木马的病毒感染大量电脑,并控制这些电脑。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与360、金山等国内网络杀毒企业的抽样监测发现,2014年,被僵尸网络控制的我国境内电脑数量为1108.8万台,较2013年下降2.3%。其中,绝大部分电脑是被境外的4.2万个控制服务器控制,这一数量较2013年增长了45.3%。

  相关机构发现,一些中小型的电商网站和第三方支付软件成为僵尸网络攻击的最大受害者,规模巨大的攻击会让这些网站在一定时间内瘫痪。

  多家网站用户数据集体被盗

  现在,许多人的网上账户或者有资金交易功能,或者存有现金,账户名和密码被盗就面临财物失窃的风险。而在2014年,我国多家知名电商公司、快递网站、招聘网站、考试报名网站发生用户数据泄露事件。

  2014年5月中旬,小米手机论坛因存在漏洞发生泄露事件,800万用户的账号、密码等数据泄露。12月,12306火车票购票网站遭受攻击,13万用户的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码甚至手机号码等信息在网上流传。

  此外,2014年国内多家订票、社交、点评、论坛、浏览器类知名网站的手机APP也发生用户数据泄露事件。

  专家特别提醒网民,由于网站泄露用户数据的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建议用户执行网上交易的账户密码要单独设计,且要包含数字和大小写字母,甚至特殊符号,不要使用生日、手机号码等可能会被猜到的密码。

  两千万手机染毒 苹果“越狱”不安全

  相对于台式电脑,手机感染病毒因为会造成通讯录短信泄露以及恶意扣费,因而对公众的威胁更大。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等机构的监测发现,2014年,我国约有两千多万台手机感染病毒。

  2014年,我国共有2292万台手机感染病毒,其中,30万台是苹果手机,其余为使用安卓操作系统的其他各品牌的手机。

  要防范手机病毒就要知道其来源,检测发现,以往各类手机软件的应用商店是传播手机病毒的主要渠道之一,但经过连续两年的治理,国内30多家主流手机应用商店的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手机病毒数量由2013年的3.73万个下降到2014年的0.93万个。手机病毒逐渐向个人网站、广告平台等小型网站蔓延,去年仅在监测的100个小型网站上就发现3万多个手机病毒。

  但在另一方面,手机病毒一旦从源头感染手机,进入手机间相互传播的阶段,防范难度就大大增加。

  调查也发现,55%的手机病毒会恶意扣除用户手机费用,此外,窃取用户通讯录、短信等隐私信息的手机病毒也占到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