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放】

“抢红包”俨然成为2015年春节期间现象级的话题。从民俗到科技,从金融到亲情,从经济到安全……无论从哪方面分析,似乎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高峰时每分钟8.1亿次的摇一摇,摇出了从天而降的红包,也让人们牢牢地把自己的手机和银行卡摇到了一起。

“小小红包,块儿八毛,引无数土豪竞折腰。”诱惑力之大、杀伤力之强,不仅“完胜”羊年春晚,也让“最远的距离”走上了更漫长的“薪光大道”。互联网企业发起的“红包大战”,引发全民“抢红包”狂欢,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互联网行为,更是一种互联网思维。远远超出“非好即坏”“非是即非”的评价模式。

【相关链接】

    红包数据:微信红包收发总量10.1亿 支付宝2.4亿个

“陪你去看红包雨”,移动互联网的四大超级入口:微信、微博、手机QQ和支付宝钱包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自己今年的红包数据。微信称,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去年除夕的200倍,在零点峰值,每分钟有165万个红包被拆开。手机QQ方面则表示,除夕当天,QQ红包收发总量6.37亿个,抢红包人数1.54亿。支付宝方面的数据也相当可观,在除夕当天,还是有6.83亿人参与了红包游戏,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量超过2.4亿个,总金额40亿元。微博方面则有1541万微博网友分享了由央视春晚及39位明星与商家送出的1.01亿个红包。>>>详细

春节红包大战 互联网巨头撒钱争抢移动支付业务

今年的春节,一股新兴的互联网力量,席卷了每个人的手机,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抢红包”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春节里最“大”的事业。

在家人团圆、亲友聚会等场合,总有人低着头紧握手机,频频滑动指尖抢红包,为了抢红包甚至还出现了抢红包插件。今年的红包,除了朋友亲人之间互相发之外,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也为此砸出真金白银,拼的就是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潜力。 >>>详细

“电子红包”掀大战:“块八毛”背后隐藏着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野心

与2014年红包活动不同的是,今年的红包大战玩法更多样,且互联网巨头亲自砸钱,还引进了大量企业用户:腾讯力推微信“摇红包”,并与春晚互动;支付宝红包本月初被微信封杀后,另辟蹊径,推出“口令红包”,即在朋友圈发数字口令图片就可玩红包;百度钱包也发起“现金红包”玩法,朋友之间可以零成本建立红包、拆红包,拆红包时抽奖金额最高百元。    >>>详细

红包大战渐入高潮 阿里腾讯移动支付战升级 

2月2日,支付宝支持将红包分享至微信和朋友圈。微信情急之下,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封杀了支付宝的分享接口。尽管面临微信封杀,但支付宝钱包还是以“口令+图片”分享的方式,突破了微信的封锁,将战火烧到了微信的后院——朋友圈。 >>>详细

   1亿多人收发支付宝红包 半数为"90后"

刚刚过去的春节7天假期中,“抢红包”成了当之无愧的高频热词。支付宝公司24日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亿多用户参与支付宝红包游戏,其中“90后”占到50%以上,是发红包的主力。支付宝披露的数据显示,从地域来看,在全国发送支付宝红包的城市中,上海人发出的支付宝红包数位居第一,截至大年初一总共发出1039万个红包。全国发支付宝红包个数最多的前十位城市分别为:上海、杭州、北京、广州、武汉、深圳、南京、成都、苏州、温州。   >>>详细

互联网企业热炒春节经济 网络安全需谨慎

抢红包活动、互联网金融理财等在春节期间的走热,也催生了一些浑水摸鱼违法网络行为的发生。有网民反映,最近,一些不良微信公众号就打起了“抢红包”的主意。由于今年微信向公众账号开放了红包接口,不少不法商家利用红包吸“粉”,窃取用户隐私。比如一些“抢红包”活动要求参与人不仅要关注活动发起人的微信账号,还要使用自己的账号跳转到其他网页登录,这种游戏规则,让不少参与者感到不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