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放】
近日,腾讯为主要股东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正式试营业,引起公众关注。长期以来,传统银行业每年“数万亿”利润可谓“躺着就能赚钱”,也滋生了行业的惰性情绪,客户对“排队长”、“服务态度差”等屡有怨言;但由于银行业的垄断地位,缺乏外界竞争,银行业自身的创新动力并不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这一行业门外“野蛮人”的强势进入,一方面传统银行业开始产生危机感,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对原有金融制度改革、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
据悉,微众银行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代替传统“面签”的身份验证方式。在过去,这种方式得到监管层的认可似乎很难想象——但如今,在积极鼓励金融业改革创新、推动银行业战略转型的背景下,也许很快“刷脸”开户就将成为现实。
【相关链接】
18日,首批民营银行中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开始试营业。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试营业为银行股东、银行员工办理开户;邀请目标客户参与业务体验;与此同时加强同业联动,建立合作关系。目前,一些“隐形”障碍和困扰仍摆在这家互联网银行面前,亟待突破。
据了解,微众银行的互联网大数据借助腾讯旗下各种平台的资源,主要运用社交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比如在线时长、登录行为、虚拟财产、支付频率、购物习惯、社交行为等,为用户建立基于线上行为的征信报告。业内人士表示,微众银行会利用腾讯的不同数据源,通过采集并处理包括即时通信、电商交易、虚拟消费、关系链、游戏行为、媒体行为和基础画像等数据,并根据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信用主体的信用得分。但是,社交大数据得出的信用评分并不能简单地与金融信用划等号。事实上,数据采集量越大,其可能带来的“数据噪音”也越多。 >>>详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这一行业门外“野蛮人”的强势进入,一方面传统银行业开始产生危机感,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对原有金融制度改革、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
随着金融改革的提速,网络银行的成功似乎“万事俱备”,但也有业内人士对其前景持观望态度。知名投资人邱国鹭认为,网络银行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第一家纯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就曾风靡一时,却终因巨额亏损被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000多万美元收购。
但看好网络银行前景的人仍占多数,因为现在的中国和当时的美国,网络银行已拥有完全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今,伴随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金融业的“后发优势”越发明显,“在中国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国金融业有在互联网金融‘弯道超车’美国的机会。”好贷网CEO李明顺说。 >>>详细
银行生存的环境已大不相同,唯有变革才能健康发展。当前,大企业、大集团日益依赖直接融资,对银行贷款需求度下降;信托、基金、理财等新业态层出不穷,百姓也不再只能把钱存在银行;利率市场化迅速推进,利差这一银行传统盈利空间不断被挤压。一些银行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模式,但转变还远远不够。
银行不但不能再“躺着赚钱”,今后要想赚到钱,还要“蛮拼的”才行。长期被大银行忽视的小微企业、百姓个人消费等金融需求,一直因为缺乏银行信贷等信用记录而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的草根阶层,恰恰成为未来巨大的增长点。服务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银行未来发展才有“钱途”。监管层力推的普惠金融,也正是此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