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数据承载的是一种信任关系

我们享受着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也承受着它在个人隐私,数据安全方面带来的诸多挑战。层出不穷的骚扰电话就是一个明证,这其中涉及用户信息的非法获取,非法贩卖。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怎么样做?行业自律显然已经不能很好地规避,我们亟需更为健全的法律,以此保护用户隐私数据。

侯丽斌表示,在数据安全方面,百度有专门的数据安全专家,有安全软件,同时百度大数据部门也会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数据保护规则,包括可能参与到政府的数据保护规则制定之中。侯丽斌以百度营销研究院的数据库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不会对单个个体进行监控,而是通过海量数据标签进行族群分析,研究的重点是消费趋势和网络行为,然后再去挖掘出数据本身的商业价值,为我们的客户服务,同时又不触犯个人隐私权和人权。”

斯洛登事件让我们认识到了世界的复杂性,“我们觉得是朋友的人可能是我们的敌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如是说。国家和企业需要在数据安全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提高安全意识,因为“并不是网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很友好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安全意识的提高意味着用户在成长,“成长的一部分就是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很友善的”。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力度,“个人的隐私代表着一种信任,一旦用户认为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他们对于整个网络服务就会失去信心。”因而所有的网络服务都需要帮助用户建立并确保对于互联网的信任关系。“那么我们需要规则,不仅仅是在中国,在美国、在欧洲、在各个地方保护数据、保护隐私都是非常重要的,”维克托也毫不留情地指出,“全球现在数据保护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在当下,不仅数据收集行为需要透明化,数据的使用也需要透明化,这样才能明晰数据是否被恶意使用。

大数据所带的隐私问题让用户对于整个互联网的信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动摇了互联网赖以存在的根基。我们之前所推崇的,“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大有被改写的可能。“可悲的是,全球在这一当面的立法进展还是比较缓慢,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企业的自律,”维克托的观点直白,却一语中的。

而在张焕杰看来,隐私保护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文化问题。他以中美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的占用为例,强调构建互相监督,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这与维克托所说的设立规则可谓殊途同归。

“comScore在技术层面可以收集到大量用户隐私数据,但全部会经过数据脱敏手段进行过滤,去除用户隐私数据,”蔡芳表示,“我们用到很多跟用户有关系的信息做连接的串点,这是通过其他被信任的第三方在黑匣子完成的,我们拿到的信息是去除了这部分信息之后的数据。从营销角度来讲,我们不知道用户是谁,我们只知道他在网上的行为就OK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