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谢谢主持人,整场论坛听下来,各个中外关于网络反恐方面的一些做法还是很不同的,我想问最后一位30所的所长,请您谈一谈中国目前网络反恐同美国的网络反恐或者国际上的做法有没有差距?有差距的话,主要在哪里?如何来提高或者改善我们这些做法?谢谢。

[李成刚]

因为我们主要是从技术的层面来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所以其他涉及到政策和进一步的层面,请其他各位嘉宾介绍。我们国家从技术层面,第一个要充分利用我们系统集成的整合优势,把我们各方面的人力和资源综合地应用,就是说在我们信息的收集,包括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还有我们这些追踪溯源,乃至于进一步的电子证据,就是在网络上犯罪的证据的确认或者获取,在这方面要加强。

[李成刚]

我认为网络安全本身是两个层面的,一个是保护我们网络基础设施,这是我们本质的安全。就是要避免恐怖主义、恐怖分子利用我们的网络基础设施,对我们的一些基础设施和我们一些重要的关键的信息节点进行破坏活动。第二个是要避免内容上,它利用互联网在一些恐怖主义的内容上进行传播,或者是来进行煽动,对它提供一些资源。具体你说的反恐的差别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提问]

请问华生先生,刚才您在演讲的时候说了一下DPI,我个人认为DPI是警察与电信服务商各种服务商来进行合作、打击反恐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可是真正在用于执法的时候,有个规则的制定、发现与更新,请您能否再介绍一下,您对这样的一个特别是警方来发现、制定这样一些规则,有怎样的建议。

[布鲁斯·华生]

感谢你的问题,你是一次问了几个问题,所有的国家利用DPI的技术都有一些技术上的障碍,因为你的资源是有限的,同时对于你的这些高级政府官员和这些法院的法官们,怎么能够说服他们你的使用是有必要的,也是一个困难的事情。比如说弹性DPI就是一种很好的技术,你可以非常有效的从中央开始发起这种DPI技术,同时我也希望大家注意不要过度使用这个技术。因为如果过度的使用这个DPI技术的话,可能不太有利于保护个人的权益,也无助我们公正、有效地使用大数据。在不同的传感器当中,可能我们能够获得很多不同的个人信息,有时候如果你过多的采集了这些传感器当中的信息,没有获得足够的授权,或者是法院的一些授权,你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以后,反而是违反了一些规定,所以必须要非常小心谨慎地处理。由于每个地区的立法不同,我们必须要在这个框架之下因地制宜地运用DPI技术。必须要很小心地使用DPI技术。当然DPI可以用于提高服务质量,可以用于我们的网络视频,可以用于我们的网上购物等等这些方面,不仅仅是用于反恐工作。

[布鲁斯·华生]

还有你想问问我一些技术上面的建议,这个问题谈起来可能是比较长,所以我想我们可以在午饭或者是茶歇的时候谈一谈。我主要的信息就是说DPI可能是会涉及到很大规模的去搜集在这些硬件当中的数据,因为在英特网当中有大量的设备被联入,因此这个技术其实会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同时由于网络的流量或者是网络信息交通的繁忙时期要做DPI可能也会有一些障碍,所以从软件方面或者系软基础设施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继续改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DPI的技术,而不影响英特网基础设施的运作。这就是我比较熟悉的或者是我建议的一些方式。就不仅仅是通过因特网,可能是包括我们的移动网络方面的使用也是如此。

[提问]

我的问题也是问布鲁斯·华生博士的,在你的介绍当中,你讨论到法律框架的问题,就是如何来通过法律管制网络犯罪活动发酵,我想问的是,有没有一些全球性的统一的活动来规管这些活动?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犯罪行为之后,有一个人犯法,那么他会不会在另外一个国家也被视为是一种犯罪行为?谢谢你。

[布鲁斯·华生]

非常感谢你的问题,我觉得这里应该非常小心的一点就是根据我的背景,可能给出大家一些回答。所以今天早上的时候,当我谈到说有很多的技术宅,我也说了自己是一个技术宅,当然我可能比很多70后、80后年纪要大一些。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的法律界牵扯其中,但是这并不是我自己的一个特长,可能其他的嘉宾他们对此更加擅长一些。我讲的完全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从技术的层面怎么样来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例如说你看一下欧盟或者是南美很多的国家,我们看到在跨国境的追踪有一些协议,正常的罪犯也是有一些这样的协议的。所以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建立了这样一个协议,但是在网络犯罪方面,我们没有相关的协议,但是从技术的层面来看,我们知道应该怎么样做。比方说你知道怎么样做追踪,怎么样从A国追到B国。所以从技术上来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们可以实现跨国境的追踪,可能也有一些负面的负产品。比如说牵扯到个人的隐私,DPI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个人的信息,当我们跨国界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信息应该怎么样来进行分享,你的问题当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部分就是讲一下法律层面的问题,但是非常抱歉,因为我是技术人员,无法回答你的法律方面的问题。

[提问]

我问一下程校长,你认为网络追踪行为的最有效的做法有哪些?例如你提到的预测预警怎么样实现?你认为网络行为的追踪最有效的做法有哪些?例如怎样获取数据这些方面。

[程琳]

这个问题就太难回答了,因为我不知道恐怖分子要利用什么手段去实施恐怖活动。这就比如我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究液体炸弹,现在我们到机场去搞安检的时候,很多东西不让带,就害怕是液体炸弹,后来我让研究人员来研究,是饮料的你就带走,是炸弹的时候再说。他说书记你告诉我,液体、炸弹都是由什么成分来组成的?然后我们才能研究出这个仪器来,我说这无法回答了,也没办法解决了。因为造液体炸弹的方法太多了。后来我们搞了一个排除法,我把现有所有的液体都做成一个数据,把他输进去,凡是我在排查过程当中我不能发现的可能就是液体炸弹,所以说恐怖分子怎么利用网络来进行恐怖活动,他认为最有效,我还真没办法回答。所以你这个问题我是不好回答了。

[主持人]

非常感谢各位今天来光临我们的“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共同打击网络恐怖活动”论坛的现场。在我们各位专家领导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说今天的论坛非常的圆满和成功,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介绍了恐怖主义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也讲了我们存在的困难,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应该说通过这个交流,使我们中外专家学者领导都进一步地对网络恐怖主义进行了了解,对于如何应对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大家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在某些方面我们还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世界是多样的,我们在打击网络恐怖犯罪活动当中,因为国家社会制度的不同,我们人文思维和宗教信仰等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在某些方面通过一次的研讨就要达到一个共识,应该说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们有了今天的研讨,我们知道了我们应该下一步怎么去做,为我们今后的这种交流研究探讨今天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头,为今后的继续交流与合作,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我想通过今天的交流,为今后加强中外合作,加强我们国内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之间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方面都会提供有益的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想,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大家通过这个论坛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主持人]

今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继续加强探讨与交流,共同为打击网络恐怖活动,创建健康、和平的网络社会而积极努力。论坛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做客,谢谢大家的光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