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

“上车即定位,开机就联网”,走入这支部队,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完全实现数字化生存的部队——从日常办公到部队管理,从训练到战备,每一个人,每一台装备,都被“数字化”了。

满广志所在集团军是我军最早实现机械化的部队之一。然而,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跨越决不轻松。

卫星导航使用复杂,新研制的数字电台不仅价格昂贵,而且难操作、易损坏……信息化合成营刚刚组建时,面对嵌入装甲车上的这些“小不点儿”,从各部队抽来的精兵强将普遍产生了“还不如不用”的情绪。

蒸汽船一开始还跑不过帆船呢!满广志跑遍了附近书店,把几十本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送进了班排。

美国陆军早在1994年就启动了数字化,其第四师在2000年就实现了数字化。满广志深知,作为信息化的后发者,历史没有给中国军人留下按部就班的从容。

学者的敏锐,军人的坚定,使满广志在信息化征程上一往无前,百折不回:编制有问题,给上级机关提建议;官兵接受难,开办信息化学习班;装备问题多,给厂家提建议……10余年筚路蓝缕,满广志不仅成功带出一支信息化精兵,还探索出了一条信息化部队的建设路子:220余万字的理论体系,涵盖了信息化部队建设的基本问题;牵头编写了信息化部队训练与考核大纲,为陆军信息化部队提供了第一部训练法规;组织编写了27类装备41本操作使用手册、教材教范……

在合成营试点时,满广志发现,单车平均摩托小时消耗300余个,部队才初步形成作战能力。

消耗太大!周期太长!满广志意识到,信息化部队战斗力生成,必须跳出机械化部队的既有途径。

按信息链路训,按指挥流程训,按功能模块训……一改机械化部队按对象、按层级组训的传统,满广志和战友们创新出适应信息化装备的集成训练路子,形成40多个全新的训法战法。

为了筹款购置训练模拟器材,满广志甚至卖掉了营院里的38棵银杏树。副团长赵宝锋说,成系统模拟训练,将单课目平均训练周期缩短了四分之一。

在“跨越—2012”演习中,满广志率部大展神威。却很少有人知道,1个月前,这支部队才刚刚配齐一体化指挥系统。

“如果不是提前的模拟训练,如此复杂的系统不可能短时间内用得如臂使指。”赵宝锋说。

把“血性”融入数字化

满广志所在的机步师,就是抗美援朝时的松骨峰部队——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让这支部队的英勇作风被一代代国人熟知。

在数字制胜的时代,松骨峰的精神传统还在吗?

“信息化战争,只能比从前的战争更艰险,更残酷!”身为团长的满广志,始终不忘把英雄传统融入这支新型部队的血脉。

2013年7月,满广志率部开展野战条件下正向、侧向、反向射击等极限课目训练。

3辆坦克冲出山坳,接着一个大坡度漂移……在剧烈的颠簸和漫天尘烟中,排长闫孟军在指挥全排搜索目标时丢了方向,炮口直指满广志所在的指挥所。

这是实弹射击最可怕的一幕:坦克全部炮弹在膛,随时可能开火。

接着,又有两辆坦克发生剐蹭,药筒震落到坦克中。

要不要把兵练得这么狠?该不该担这么大的风险?前来向满广志检讨的闫孟军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朱日和草原长风猎猎,面对全体官兵的疑问和期待,满广志态度坚定:“训不在危中施,兵不在险中练,信息化带来的战斗力就是虚的!”

此后3天,部队成功完成了从排到连规模的大速度横向射击,并一鼓作气完成了后退射击、急转弯射击、向后射击等课目,使新型坦克实现了依托信息系统在高速机动中360度全方位打击。

在拼刺刀作为一项训练内容已淡出我军训练大纲的今天,这支部队仍罕见地保留着刺杀训练。“不管是什么形态的战争,军人都要具有直面牺牲的勇气!”团政委刘华生说。

英雄传统与信息化的融合,带动着部队的新跨越。而满广志本人,始终是这支部队跨越征程上的排头兵:全师信息化知识考核,他名列前茅;装备通联测试,他次次第一;实弹射击,他位居前三甲。

深秋,刚刚完成今年第5场演习的满广志率部回营——从3月外出到10月下旬返回,他们在野外度过了8个月的训练和战斗时光。征尘和疲劳掩不住满腔的激情,在满广志看来,这支部队的信息化征程才刚刚开始。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