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这一论述为我国新时期下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指出,要实施网络扶贫五大工程,从网络设施、移动终端、信息内容、电商平台、公共服务等方面系统部署、同步推进。

  《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网信中国”整理相关稿件,推出“网络扶贫新成效”系列报道,与网民一起见证网络扶贫成果。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网络扶贫新成效之信息服务工程篇》。

  信息服务工程为网络扶贫提供支撑

  贫困人口因何致贫?区域性贫困有何特点?扶贫政策如何对症下药?作为网络扶贫行动的支撑,信息服务工程通过建立全国集中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现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实现扶贫开发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找准“穷根”、对症下药,推动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因此,信息服务工程整合各类资源和服务,建立“七个一”的信息服务体系:“一省一中心”是建立省级扶贫大数据平台,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县一平台”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一乡(镇)一节点”是建立综合信息服务点,开展结对帮扶;“一村一带头人”是发挥村支部书记及“两委”成员的作用,带领村民应用网络技术,提高信息技能,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一户一终端”是为贫困家庭提供扶贫定制终端,帮助农民获取信息和服务;“一人一档案”是建立贫困户数字化档案,动态掌握贫困状况、贫困原因、脱贫情况;“一支队伍”是形成一支网络扶贫队伍,确保行动计划落地实施。

  建档立案 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

  “大数据”助力“大扶贫”,打通了精准扶贫的“经络”,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成为现实。信息服务工程实施以来,我国信息化步伐加快,推动扶贫开发机制体制创新,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的协作机制,实现了多部委的数据比对和交换。

  在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全国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横向逐步实现与残联、住建、人社、教育、民政、公安等部门数据常态化交换,纵向逐步实现与各省扶贫机构建档立卡数据联动运用。

  就省级扶贫大数据平台而言,多地在大数据支撑扶贫工作上发力,建成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推动“互联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如贵州省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打造的扶贫云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对全省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的动态监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展示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为制定精准扶贫措施提供参考。扶贫云平台上还建有责任链、任务链和资金链。在责任链和任务链上可以看到每个贫困户的帮扶干部做了哪些工作,如果干部的工作不到位,它就会立即发出预警;在资金链上还能对扶贫项目申报、审批、报账、验收等实施全程实时监管,确保精准扶贫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

  此外,在打破信息壁垒方面,信息服务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如重庆市初步构建了聚合党建、农业、文化、商贸、通信服务等信息资源,涵盖“市-区县-乡镇-村”四级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在贫困村累计建成近千个服务站点,带动近万余贫困人口就业。浙江省、湖北省通过构建面向农村的电子政务平台,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服务下移”。

  网络扶贫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目前,信息服务工程扎实推进,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未来,各地区还将加强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增强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协同性和整体性,用“互联网+思维”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网信网 殷荧 编辑整理)

 

网络扶贫新成效之网络覆盖工程篇

网络扶贫新成效之农村电商工程篇

网络扶贫新成效之网络扶智工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