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老媒体互动带来的新现象新问题

(一)微博“国家队”异军突起

2012年7月,《人民日报》开通法人微博。@人民日报 不回避现实社会的矛盾,敢于就敏感话题发言,先后关注了北京暴雨死亡人数、启东事件、巧家爆炸案、刘翔退赛、“保钓”、宁波PX项目等社会瞩目事件。“没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没有一流的城市”,“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敬畏舆论,权力才不会失范,民心才不会失散”等,犀利的评论呼唤体制的责任担当,给民众送去温暖和信心。

在党的十八大开幕之际,在新浪的《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粉丝数突破了280万。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有64年历史的《人民日报》发行量也是280万份。而法人微博聚集280万受众,不足4个月。这是延安《解放日报》以来,中共文宣策略的惊人一跃,相当于在微博办了又一份人民日报。

新华社有@新华社中国网事和@新华视点等,中央电视台有@央视新闻和@央视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中国之声 等。针对南航空姐被打事件,广州越秀区委宣传部矢口否认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打人,而@新华社中国网事 记者则通过采访目击者发布了“新华版真相”。随后,@新华社中国网事、@新华社广东快讯 等微博分别对越秀区官方发出“真相三问”。

在9月15日-18日的民间反日风潮中,@人民日报 @新华社中国网事 与人民网,联手多家政务微博,呼吁理性爱国、遵纪守法,在群情激愤的时刻,发挥了国民心态压舱石的作用,对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局势起到了督促作用。

中央媒体微博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崛起,改变了主流媒体对网络热点迟钝和失语的状态,敢于直面问题,维护社会公正,赢得了公众的认同,延伸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二)《环球时报》和胡锡进现象值得关注

近年来,《环球时报》和环球网在网络实名制、动车事故和中国高铁战略、美国大使亲民秀等一系列问题上,为政府辩护解围;在陈光诚事件等敏感议题上,突破传统限制“捅破窗户纸”;吸纳自由派学者撰写文章,力图打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话语平台。《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个人微博,粉丝272万,经常与自由派网友展开辩论,获得了巨大的人气。《环球时报》成功地营造出又一种体制内话语体系。

在一些网民眼里,《环球时报》等同于党报。其实作为《人民日报》旗下的市场化媒体,它悄然实现了价值观的现代转型,把传统的政党政治理念置换为国家利益至上,并形成与知识分子热衷的“普世价值”对冲的意识形态。对于那些无力融入市场竞争、怀念计划经济庇护的草根群众,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社会转型期底层矛盾日益尖锐,老百姓逐渐失去耐心,知识界变得越来越激进。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创新体制内话语体系,展开切实有效的官民对话,涉及体制授权、新闻管理、政治伦理底线等复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现阶段,体制内媒体的活跃程度,超过市场化媒体,有人甚至断言媒体业和舆论场面临一场“国进民退”。“国进”值得鼓舞,体制内媒体利用体制缝隙,获致更大的腾挪空间;但“民退”值得忧虑,南方报系在北京暴雨、唐慧案等事件中一再失语,《东方早报》、《西安晚报》、《长江商报》等均因大胆直言或调查报道受压。一个理想的媒体和舆论生态,是体制内媒体和市场化媒体比翼齐飞,是政府宣示和民众之声和谐共鸣。

(三)媒体人微博言论新闻化带来伦理新问题

2012年8月,北京大学原教授邹恒甫在个人微博称,北大院长、教授和系主任玩弄餐厅服务员,被转发了近三万次。这条新闻“五个W”严重残缺的爆料,被多家媒体作为新闻报道,却未能证实,邹恒甫事后也承认夸大“是我一贯风格”。

毒胶囊事件中,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普在加V认证的实名微博上率先爆料,转发调查记者短信称:“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这条微博被转发近13万次,受到央视处罚。不少网友同情和支持赵普,但记者如何在网络“自媒体”发言,在新闻界引发严肃思考。

在央视播出正式报道前,赵普无权以个人身份发布同事采访的新闻。对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这样涉及百姓健康的大事,32字的微博压根说不清楚,容易引发社会恐慌,确应审慎。

路透社的《网络报道守则》告诫记者:工作账号和私人账号需分开。“转发/共享一个链接轻而易举,但如果你转发/共享的内容最后被证明是不真实的,或者让人联想你偏向争议中的某一方,就会损害你个人和路透的声誉”。看来,微博的言论自律和他律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都已制定记者网络发言的守则。

六、2013年网络舆论展望

(一)微信等移动社交进入井喷式发展

微信、米聊、陌陌、飞聊等移动社交应用,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受到了年轻群体的青眯,在聊天、交友、会议和社会动员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优势。

预计在2013年,我国移动社交软件的发展将进入井喷期,移动社交网民和微信公共帐号数量大幅度增长,在突发公共事件与热点话题中将显示力量。更多的政务机构、主流媒体和社会名人将大量入驻移动网络舆论场,刷新舆论格局。

(二)民生与吏治或成2013年热点议题

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面临国内外复杂局势,要继续保持国家平稳较快发展,中央与地方施政纲领的继承与创新,将会引发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

奥巴马连任,美国重返亚太,国籍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中国周边不稳定因素增加,民族主义议题在2013年网络舆论场有可能还会延续和激化。加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生问题可能引发社会危机。物价、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话题仍将是网上热点。纾缓民生与整顿吏治,是重聚人心的两个方面。

(三)继续拓展网络言论空间

“网开一面”,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是谋划和实施各项新政的前提与保障。通过观察测量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找到改进社会公共治理的创新举措。政府更加重视网络平台建设,舆论监督的运作空间会加大;将借助互联网,调整社会关系,缓和社会对抗,实现弹性维稳和动态维稳。与此同时,在网络为主要载体的舆论场上,不同价值取向的论争会更热闹,“微博约架”等行为艺术估计还会滋生。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