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大力营造传承、保护、发展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央网信办会同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举行“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国网信网特开设专题,集纳展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情况,以供交流分享。
文脉华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通江达海大运河
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运河南北,从京杭大运河北端的北京通州,到“运河原点”江苏扬州、“人家尽枕河”的江苏苏州,再到通江达海的浙东运河,总书记念兹在兹。
时习之·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中华文脉 习近平心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扬州启动
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6月22日在江苏扬州启动。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一河连古今 十年续繁华
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河南大运河十年蝶变,大运河从自然河变成景观河、文化河,用古镇、公园、演艺等创意十足的文化产品讲述新时代大运河的故事,成为文旅文创融合新亮点。
何以中国|数字赋能,北京绘就一幅生生不息的运河画卷
千年大运河,水脉亦文脉。流淌着的大运河,宛若一条时光轴,串联起一处处历史遗存和现代都市风光。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流经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顺义、通州七区。
徽运流长 皖美创新
“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大运河安徽段,见证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从开凿、兴盛、衰败到湮没的发展阶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和安徽地域文化特质。
千秋蕴津运,十载彰华章——天津用网言网语生动讲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故事
天津网信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将网络宣传与运河文化传承有机融合起来,做好文化“津”运、活力津“运”、幸福津“运”三篇文章,持续打造大运河文化传承的津门网络品牌。
最美运河 何以江苏
泱泱运河,生生不息。江苏将以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牵引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续书写中国大运河最精彩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江苏担当和“运河智慧”。
齐风鲁“运” 通江达海
十年间,山东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让千年运河展现出“齐风鲁‘运’,通江达海”的崭新风采。